話說「寫靈芝」的緣起不滅

能透過採訪寫作和靈芝維持這麼久的緣份,也許真是天自安排。從1999年開始參與《健康靈芝》雜誌的採訪與編製,到2015年協助成立〔靈芝新聞網〕,再到2016年重新出版全新的《靈芝,妙不可言》……彷彿「寫靈芝」就是我來到這世上的使命之一。

文/吳亭瑤(自由文字工作者)

2015AliceWu

作者參加2015年8月在浙江龍泉舉辦的〈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 

 

「你是宇宙無敵、全球唯一的靈芝記者!」我的好友Elaine總愛如此虧我。她說的或許沒錯,這世上大概鮮少有文字工作者像我一樣,專門以報導靈芝為業,而且從1999年寫到現在,還一直在寫。

 

質疑。靈芝能寫什麼?

每三個月出一本《健康靈芝》雜誌,是我這十幾年來最主要的工作。據說,這是全球唯一一本專門報導靈芝訊息的刊物,舉凡科學家對靈芝的研究成果與心得、一般民眾以靈芝養生保命的親身經歷、中國古代書畫對靈芝的描繪,乃至業界栽培靈芝、開發靈芝產品的構想,都是這本雜誌報導的重點,唯獨沒有廣告。

「靈芝?有那麼多東西能報導嗎?」當我開始「寫靈芝」一段時間後,幾個跑醫療線的記者朋友紛紛質疑這份工作的持久性。她們半開玩笑的建議我,不如也來做報社記者好了,因為在那媒體爆炸的1990年代後期,報社記者不只工作時間短,收入也相對高。

沒想到,歷經2000年的網路泡沫化和媒體縮編的洗禮,記者朋友們所屬的報社或單位,結束的結束、裁員的裁員,每個人都離開了原來的崗位另謀出路,只有我到現在還在寫《健康靈芝》……。

「做這本雜誌能幹麻?」2003年,當我從《健康靈芝》特約記者,轉而接下整本雜誌的製作,從題目發想、採訪撰稿、編輯印刷…....都一手包辦時,我的母親很擔心女兒的個人工作室能否撐下去,不時暗示我該做些「有前途一點」的事。

然而,隨著雜誌一本一本的出,幾年後,當我覺得身心疲憊而嚷著不編《健康靈芝》的時候,親愛的母親大人卻又嚴正訓斥:「妳不寫靈芝,還能做什麼?」這時的她,還有我的父親,已經是靈芝的忠實粉絲。

 

意義。靈芝訊息的跨界交流

因為做這本雜誌,讓我成了靈芝學界與一般民眾的溝通橋樑,一方面把艱澀難懂的學術用語化為深入淺出的文字,讓普羅大眾可以比較容易理解靈芝在科學上的研究進展;另一方面我也把一般人吃靈芝的親身經驗化為故事篇章,讓其他也有同樣病痛的朋友,乃至靈芝研究者,得以窺見靈芝改善各種病痛的臨床療效。

「這些使用者經驗,都是我們研究靈芝的靈感來源。」一位靈芝學者曾這麼對我說,在此之前,我還以為這些「實事求是」的科學家,對於吃靈芝的個人經驗不屑一顧呢!甚至有靈芝學者表示,很高興能透過雜誌看到其他同行的照片及其研究靈芝的心路歷程,否則彼此都只是期刊上用印刷體印出來的「名字」而已。

長期為《健康靈芝》撰寫專欄文章,有「中國靈芝研究之父」美譽的北京大學教授林志彬,在2006年來台參加全球華人靈芝研討會之際,曾告訴我每次出差必帶的「睡前讀物」就是《健康靈芝》,而且每篇文章他都會讀上好幾次,這對編輯雜誌的我來說,可說是莫大鼓勵。

還有不少推廣靈芝的朋友告訴我,有人因為閱讀這本雜誌,而決定以靈芝輔助治療原本的難治之症;打開《健康靈芝》的訂戶資料,不少台灣和中國的靈芝廠商都名列其中,顯示至少每三個月他們都會充電一次;某些以食藥用菇或靈芝為主題的中國網站,更直接把部分雜誌的內容貼在版面上供人瀏覽,「免費」為《健康靈芝》打知名度。

看來,現在的《健康靈芝》在某種程度上,應該有達到總編輯許瑞祥教授當初創立這本雜誌時(1998年夏)的期許 ── 提供正確的靈芝知識,也為靈芝研究提供交流平台。

這個看似「八股」的理念,卻可能是這一、二十年台灣靈芝市場「蓬勃發展卻不失秩序」的穩定力量,「正因為有這本雜誌在,廠商才不敢亂來」,許瑞祥教授說得很有自信。

到底《健康靈芝》有沒有這麼「厲害」,我不知道,但如果對照其它保健食品市場的亂象,靈芝這塊,似乎真的比較沒那麼多似是而非、呼嚨消費者的產品和花招。

靈芝,讓我的工作多了幾分社會意義,這是我一開始接觸《健康靈芝》所無法想像的,因為那時我連「靈芝」這兩個字都無比陌生。

 

緣起。難搞的燙手山芋

1999年4月1日是我第一次看到這本雜誌的日子,我從待了三年半多的《嬰兒與母親》雜誌轉職到「商周編輯顧問公司」,這是附屬商周集團的獨立部門,主要工作就是製作公家和私人單位委託代編的刊物,由微生物文教基金會發行的《健康靈芝》正是其中一本。

一早,才踏入新公司,就見新同事笑容詭譎地把一疊東西搬到我桌上,並明言「以後這就是你的事了」,而這個讓她如釋重負的燙手山芋就是《健康靈芝》。

那時這本雜誌剛出完第四期,當期的主題是「賴寧生醫師研究靈芝對紅斑性狼瘡療效顯著」,這對全球靈芝學界可說是一大進展(證明靈芝對紅斑性狼瘡有效的研究首例),況且研究執行者還是台灣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的權威名醫。

換成現在的我一定興奮到跳起來,但當時卻沒有任何感覺,反而湮沒在坐困愁城的情緒裡,因為向來對孕產婦和嬰幼兒醫療保健議題有源源靈感的我,和「靈芝」有如平行線般毫無交集。再加上同事們早已警告,《健康靈芝》不只題目難做(想不出能做什麼),還有一個「很難搞」的總編輯,讓我完全不敢想像自己和這本雜誌接下來的吉凶禍福。

當時的《健康靈芝》有著非常獨特的編制:作為微生物文教基金會的「機關報」,它的製作經費當然來自基金會,並由基金會負責雜誌銷售;基金會外聘的三位學術董事(編審委員,包括總編輯)則負責參與雜誌主題討論和審查內容;實際製作雜誌的則是外包單位。一本雜誌,由三組不同的人馬分工合作,真是新奇。

有些私人機關的刊物純粹是為了存在而存在,裡面充滿了自high的活動花絮。但看了已經出刊四期的《健康靈芝》,除了透過人物故事強調靈芝的神奇功效外,還有一大半內容是深奧難懂的學術文章,更有如李國鼎院士、王西華教授等重量級學者的訪談,突顯出這本雜誌應該不是隨便做做,來自學術界的編審委員必定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總編輯許瑞祥教授。

很快的,我在1999年4月21日賴寧生醫師的研究成果記者會上,終於見到了傳說中的許總編輯,而這位身著深色西裝修飾中廣身材,看起來不太有「學術氣質」的臺大教授,也終於在記者會後的餐會,見到這個即將接手雜誌的新夥伴。

被安排坐在總編輯旁邊的我,正為下一期誰誌內容傷透腦筋,於是劈頭就問:「請問許教授想做什麼主題?」相對於我的毛毛躁躁,年長一輪的總編輯倒是不急不徐地反問:「看過《健康靈芝》了嗎?有什麼心得感想?」我的天,有什麼心得感想?什麼fu也沒有,只好官樣文章的緊急回應:「還不錯呀!學術和實務內容都有……。」

「妳以前是做什麼的?為什麼會接這本雜誌?」恍惚間,總編大人很高明的把話題繞回我身上。

或許是因為我過去《嬰兒與母親》的資歷,也或許是因為我和他都育有一兒一女,以致一個多小時的餐會下來,我們很開心地聊了尿布、奶粉、帶小孩,就是沒再踫觸任何有關靈芝的話題。

更難以置信的是,整個過程中我都沈浸在「總編輯還蠻好溝通嘛」的小確幸裡,直到回公司才驚覺,「啊靈芝呢?怎麼都沒談到?」

 

磨合。無為而治的後盾

對於一個從博士時期(1984~1990)就開始研究靈芝(靈芝菌種的分類鑑定),擁有「全球華人首位靈芝博士」美譽,並把「傳遞正確靈芝知識」視為使命的專業人士,竟不急著在第一時間對未來的手下展現他的滿腹經綸和理想抱負,這種違反一般人性好為人師的做法還真是稀奇!

在後來長達十六年的合作過程,他這種「無為而治」的態度始終沒有變過,總是「任由」我做各種題目的發想,採訪各式各樣對靈芝有不同理解和體會的人,且不設任何限制地讓我在文章中自由發揮。而他,多半扮演「後盾」的角色,被動的幫我把擬出來的題目稍微抓個方向,被動的在我的要求下和我針對不懂和疑惑的採訪內容做討論,以及被動的審閱我寫出來的報導。

有時我採訪靈芝研究學者之前,會e-mail採訪大綱給他看,並問他有沒有特別要提醒的注意事項。然而不論受訪者是誰,每次他的回覆都是「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成見,把自己當作什麼都不懂,好好聽人家怎麼說」。

後來我漸漸發現,許瑞祥教授要我用從一個「完全不懂靈芝」的人出發,寫出貼近一般讀者的文字;他要我別只聽他說,而要我把頭伸出去看世界,透過不同角度的觀察、聆聽不同的聲音,建構屬於我的(而非他的)靈芝觀點。

 

續航。緣起不滅

許瑞祥教授曾說過,老天爺給人類留了兩塊瑰寶,一個是護心保肝的靈芝,另一個是顧腎益肺的冬蟲夏草。很榮幸我有這個機會,透過編寫《健康靈芝》,為其中一塊瑰寶略盡棉薄之力。

這十多年來,靈芝研究不論在台灣或國際上,已從邊緣小眾漸成主流;在台灣的保健食品市場,取得健康食品認證的靈芝產品,也有調節免疫、護肝、改善過敏體質、延緩衰老等四項保健功效供消費者選擇。靈芝始終走在保健食品的浪頭上,非其它保健食材所能望其項背。

正因長期以來做《健康靈芝》,我才能感受這期間的氛圍變化,理解靈芝是現代人追求健康的依靠,放心的把靈芝當作自己和家人養護健康、減少疾病的護身符,並且信心堅定地與他人分享靈芝抗癌、護肝、護心、護腎、抗過敏、調節三高、抵抗感染、抗老防衰、鎮靜安神……的美好。

能和世界唯一的靈芝雜誌維持這麼久的緣份(不管是以專職或特約身份),也許真是天自安排。2015年四月做完《健康靈芝》第66期辭掉了執行編輯的重責大任,改為特約記者之後,竟然還是逃不開靈芝的手掌心,繼續在無遠弗界的網路平台「寫靈芝」,甚至在重新再寫一次《靈芝,妙不可言》,並在2016年7月出版,彷彿這就是我來到這世上的天命之一……

感恩亦師亦友的許瑞祥教授,持續在報導靈芝的航道上引領我、也鞭策我成長茁壯。我不知道「寫靈芝」的緣份還會持續多久,但「吃靈芝」的緣份肯定緣起不滅。此生能與靈芝有這麼深的交集,是我這輩子最大的福氣。

 

〔瞭解更多〕 靈芝,妙不可言〔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