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能標靶HIV蛋白酶的靈芝酸B,有潛力開發為抗愛滋病毒藥物

2011年12月21日/馬來亞大學等/Bioinformation

編譯/吳亭瑤

從1981年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通報全球首宗愛滋病毒(HIV)感染案例以來,雖然自1995年雞尾酒療法問世使得感染者的死亡率大幅下降,但科學家還是在尋找對付HIV病毒的終極藥物,希望提供感染者副作用更少、效果更好(帶原卻不發病)的治療。在天然植物或真菌中尋找可能的活性成分,是開發抗HIV病毒藥物的方法之一,擁有眾多成分的靈芝即是被考慮的對象之一。

早在1998年已有日本學者證實,從靈芝子實體甲醇萃取物分離出許多種三萜化合物有抑制HIV蛋白酶的活性。時隔十多年,馬來西亞大學和國際醫學大學在前述基礎之上,進一步透過電腦模擬分子對接(molecular docking)的方式,探討其中幾個有效的活性成分(靈芝酸α、B、C1和H)和HIV蛋白酶在3D立體結構的交互作用,希望從中篩選出適合作為藥物開發的化合物。

結果顯示,靈芝酸B與HIV蛋白酶的結合度最高,此與先前日本學者的體外實驗相符──靈芝酸B對HIV蛋白酶活性的半數抑制濃度(0.17mM)是上述幾種靈芝酸最低的一個,亦即它能用最少的劑量達到同様的效果。

HIV蛋白酶是由99個胺基酸組成的單體,其中位於高變異區段(1HVR)的四個胺基酸殘基ILE50、ILE50’、ASP29和ASP30,會形成氫鍵與靈芝酸B結合,形成一個穩定的複合物。這個結合位置正好是HIV蛋白酶發揮活性的區域,尤其ILE50和ILE50’就是HIV蛋白酶與天然配體(HIV蛋白酶原本要作用的對象)結合的位點。這說明靈芝酸B確實可以標靶HIV蛋白酶,有潛力進一步開發為新的抗HIV藥物。

 

〔資料來源〕Akbar R, et al. Interaction of ganoderic acid on HIV related target: molecular docking studies. Bioinformation. 2011;7(8):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