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靈芝酸C1阻斷NF-κB的訊息傳遞,減輕克隆氏症的發炎反應

2015年8月1日/西奈山伊坎醫學院/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編譯/吳亭瑤

好發於青少年的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是一種免疫缺陷引起的慢性腸炎,會造成腸腔潰爛、出血、穿孔、阻塞,使得患者會反覆出現腹痛、腹瀉或腹部出現腫塊;患者還會因為營養不良而消瘦虛弱,並且經常出現全身性發熱,甚至因長期腹瀉而造成肛門膿瘍。

目前治療克隆式症的方式仍以「抑制免疫」為主,但這些藥物(如類固醇等)有很多副作用,而且緩解的效果無法持久,常常一段時間後又會再度發作。這促使有一些研究者開始尋找可行的替代方案或輔助療法。最近,一份由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發表的報告即指出,從靈芝中純化而得的單一三萜類化合物靈芝酸C1,對於克隆氏症引起的發炎反應有抑制效果。

細胞實驗顯示,事先以靈芝酸C1(2.5、5、10、20、40μg/mL)處理小鼠巨噬細胞株,再以LPS(脂多醣,亦稱內素毒,組成細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刺激,可以降低巨噬細胞分泌TNF-α(腫瘤壞死因子)的量,而且效果和劑量呈正比──在10 μg/mL即有顯著作用,20 μg/mL的效果更好,但40 μg/mL與20 μg/mL的效果則差不多。

實驗進一步從克隆氏症的病患(8~19歲)取得周邊血單核球細胞,先與靈芝酸C1(20 μg/mL)一起培養,再以LPS進行刺激,結果比起沒有靈芝酸C1保護的患者周邊血單核球細胞,前者分泌TNF-α的量相對低很多。由於TNF-α在克隆氏症的發炎反應中扮演相當重的角色,因此TNF-α的濃度降低,意味著病情可能因此獲得控制或改善。

同様的,取自克隆氏病人發炎的結腸檢體在與靈芝酸C1培養24小時後, TNF-α、IFN-γ和IL-17A等細胞激素的含量也會降低,但對於正常的結腸檢體(來自有胃腸道症狀的11~18歲患者,經確認其結腸無發炎症狀,亦無相關家族病史),靈芝酸C1則無太大影響。

細胞中的NF-κB活化,是啟動發炎反應的關鍵,而根據該團隊的研究顯示,不論是來自克隆氏症病人的周邊血單核球細胞,或是發炎的結腸檢體,在經過靈芝酸C1處理後,都能藉由抑制IkB-α的磷酸化,進而阻止NF-κB被活化,因此靈芝酸C1之所以能抑制發炎應與NF-κB的訊息傳遞被阻斷有關。

由於靈芝酸C1不論是對於小鼠巨噬細胞株,或是取自克隆氏症病患的周邊血單核球細胞都沒有毒性,所以它是一個相對安全的成分,值得進一步探討該成分或相關製劑實際用於治療克隆氏症患者的效果。

gano-C

靈芝酸C1的化學結構。

 

〔資料來源〕Liu C,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of Ganoderma lucidum Triterpenoid in Human Crohn's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Downregulation of NF-κB Signaling. Inflamm Bowel Dis. 2015 Aug;21(8):1918-25. doi: 10.1016/j.intimp.2015.05.018. Epub 2015 May 21.

〔延伸閱讀〕美國:靈芝酸C1抑制TNF-α分泌,抗氣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