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邀在大会进行特别报告的林志彬教授,从「灵芝多糖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角度,带领与会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灵芝多糖抗肿瘤的药埋作用。会後接受本网站专访时,林教授则谈到了「灵芝类药品在中国尚未列入医保」的问题,也触及为何目前法规规定「灵芝不能作为食品」的背後原因,更为业者指出「人体功能试验是灵芝保健品最好广告」的明路。至於灵芝得诺贝尔奖的千秋大梦就别做了,还是脚踏实地把灵芝做好才是真的。(感谢林志彬教授审稿)
文/吳亭瑤 繁體版/請連結
2015年11月21日,福建省药理学会主办的「第三次学术研讨会」假福建泉州师范学院中山纪念堂盛大举行,近百位与会者的热情就犹如外头盛开的娇阳,一点都不秋天。
虽是首次来到泉州,但对来自台湾的笔者却不陌生,因为许多早期台湾的移民正是来自这个「海上丝稠之路」的起点。
尤其能在会议上遇见两位中国药理学界大老,一位是研究灵芝药理逾四十年的北京大学林志彬教授,一位是年过八旬、钻研人参與神经药理研究的张均田教授,再加上此次主要负责会议筹办的福建省药理学会理事长,福建医科大学许建华教授本身也对灵芝三萜的抗癌作用有深入研究,都让我这个长期报导灵芝和养生保健的备感亲切。
许建华表示,从首届学术研讨会开办至今,每次都会邀请资深的药理学前辈丶年轻的学者,以及硕丶博士生一起与会交流研究心得与成果,一方面提供新生代磨练的机会,另方面也希望老一辈的研究经验能往下传承。
此次研讨会亦然,几位受邀做特别报告的教授,都透过其报告主题为与会者提供深刻的思考:
◆ 北京大学医学部药理系/林志彬教授:灵芝多糖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张均田教授:从聪明脑袋说起,谈人参提高正常智能的作用及其机制。
◆ 台湾嘉南药理大学/吕玉玲教授:β葡萄糖醛酸酶(β-glucuronidase)应用於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林瑞超院长:中药与民族药品质评价。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郡荣光教授:治疗性抗体及其作用机制。
对於关心灵芝的人,最注目的莫过於林志彬以「灵芝多糖抑制肿瘤免疫逃逸」主题的报告内容。
简单的说,肿瘤免疫逃逸(tumor escape)指的是肿瘤细胞可以避开免疫系统的辨识与攻击,进而在体内快速增生。究其原因,除了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之外,也与肿瘤细胞很容易伪装丶增殖或反制免疫细胞有关。
免疫细胞必须靠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徵(如MHC分子或协同刺激因子)才能认出它们,一旦当肿瘤细胞不表现这些特徵,或是表得比较弱,甚至合成一些看似无害的物质把整个肿瘤细胞包起来,免疫细胞自然难以将它们一网打尽。
另外,肿瘤细胞也会分泌「抑制免疫抑制因子」,像TGF-β(转化型生长因子-β)丶IL-10(白介质-10)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让免疫细胞的反应变笨丶变钝;或是透过快速增生繁殖,以量取胜,使得免疫系统根本灭之不及。
对於这些狡猾的肿瘤细胞,灵芝多糖似乎有一些办法。林志彬团队的李卫东副教授丶孙立新博士等在这方面做了相当深入的探讨:他们以「具有免疫逃逸能力」的B16F10黑色素瘤细胞为实验对象,发现灵芝多糖Gl-PS不仅能促进MHC-Ⅰ分子和协同刺激因子的表现,抑制免疫抑制因子的分泌,还能让受到肿瘤抑制的巨噬细胞恢复吞噬活性。
为了让研究结果更接近临床实践,他们的团队还从12例尚未进行治疗的肺癌患者取得血浆,证明这些有肿瘤存在的血浆对正常人的淋巴细胞会产生抑制作用,但如果同时加入灵芝多糖Gl-PS一起培养,不仅可改善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还能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B」等对肿瘤有杀伤作用的化学物质(详细研究内容请见〔林志彬专栏〕灵芝多醣抑制肿瘤免疫逃逸的作用)。
林志彬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让大家知道,灵芝多糖除了「提升免疫功能」,「抑制肿瘤血管新生」让肿瘤无法从血液里获得营养和氧分而无法长大,还可以「让逃避免疫系统的肿瘤现形」。
如果再加上灵芝多糖辅助肿瘤放化疗所能发挥的「提升疗效」丶「减轻胃肠道副作用」,真可说是令人惊艳的多管齐下抗肿瘤!若是连灵芝三萜的抗肿瘤作用也算进来,那就更精彩了。
比起其他中草药,灵芝的药理研究可说是相对充足,灵芝中的两个菌种Ganoderma lucidum(中文名称为灵芝或赤芝)和G. sinense(紫芝)也被《中国药典》列为法定中药材,而且已有一百多种取得政府批准的灵芝类药品。问题是,目前中国国营医疗保险制度(简称「医保」,类似台湾的健保)并未把灵芝类药品列为给付项目。
换句话说,在中国就医,若要使用含有灵芝成分的药品治疗,不仅需要医生处方,还得自费,无形中限制了灵芝类药品在临床上的使用率,也降低业者发展相关产品的意愿。
林志彬在会後接受笔者采访时特别提到这个「对灵芝极不公平」的问题,一方面呼吁产丶官丶学界应努力把灵芝类药品列入医保项目中,另方面也指出监管机构之所以对灵芝管得特别严,甚至包括在法规上从过去的「灵芝为食药同源」改变成现今的「灵芝可作为药品丶保健食品,但不能作为食品」,都是部分灵芝业界长期以来的混乱所导致的後果。
林志彬指出,在那个灵芝可作为食品也可作药品的时代,许多不守法的厂家拿着食品级的灵芝产品,利用民众对於灵芝既定的好印象,大肆宣传灵芝的医疗功效,并且用药品级的价格贩售。
实际上这些灵芝产品不仅在安全和功效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背书,也没有通过政府机关的检验和审查,更糟的是产品原料来源不明,今天用这个,明天改那个,一切只求「利」而出卖「义」,不只赔掉民众的健康,赔掉社会对灵芝的信任,更让整个灵芝产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危机。
所以,林志彬强调,不是灵芝本身有什麽问题而无法作为食品,而是商人的某些行为让政府不得不对灵芝产品严加管控。这是对守法业者的某种保障,也是对於投机取巧丶混水摸鱼的业者的警剔。
可惜目前仍有灵芝业者一边抱怨「为什麽灵芝不能作为食品」,一边购买来路不明的原料,把所谓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全都抛诸脑後。殊不知这様的行为,正是导致灵芝在中国做不了食品的原因。
「把灵芝做好或做坏」全在一念之间,未来整个灵芝产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业者们是否能拿出远见有所作为了。
「加强灵芝的临床研究」一直是林志彬念兹在兹的课题,「灵芝的药理研究已经做得够多了,现在需要的是,累积更多灵芝用在人体的结果」,如此才能把灵芝从地方性的传统中药推向国际舞台。
过去,他总是鼓励灵芝业者开发药品级的灵芝产品,因为要取得药准字号,就一定得有临床试验支持。但他现在反而会建议已有灵芝产品取得保健食品字号的业者,多做人体功能试验。
林志彬表示,药品级的灵芝产品不能在一般通路自由贩售,必须由医生开处方,但在目前必须自费的情况下必然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结果耗资费时取得的药准字号产品,反而出现销售上的困难,因此有心的业者还不如把这笔资金投注在灵芝保健品的人体功能试验上。
只要是真正而实在的灵芝产品,做出人体功效绝对不难,而「改善神经衰弱失眠」丶「保肝」和「辅助肿瘤放丶化疗」,是林志彬认为最值得率先执行的主题。倘若选择後者,他会建议毋须做到「增效」,因为不容易评估,而是可以选择某项「减毒」作用为指标,例如减轻肠胃道的不适反应(恶心丶呕吐丶食欲不振丶肠黏膜受损等),「光是做出这个功效就很了不起了」!
等结果出来後,再以论文型式发表在学术期刊上。此时这篇论文的作者群(参与实验的医生),以及从人体获得的科学数据,就是这个灵芝产品最好的宣传,远胜任何华丽的广告词。
灵芝如此美好,可以令科学家丶实业家丶使用者为之着迷,多方面的研究它丶开发它丶应用它。自古至今不知已有多少人因灵芝而受惠,无怪乎今年(2015)诺贝尔医学奖颁给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时,很多关心灵芝的人都在想,有没有可能未来也有学者会因灵芝而获得如此殊荣?因为让屠呦呦获奬的青蒿素正是来自传统的中草药。
林志彬表示,屠呦呦获诺奬为中国人争光,他曾致电祝贺。但他认为,屠呦呦只是受中医古籍的启发,第一个从黄花蒿中提取纯化出青蒿素来,以后完全是按新药报批程序制成抗疟药,用于治疗疟疾,其成果并非传统中医药研究的成果。
他还强调,屠呦呦之所以能以「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首位发现者」获奖,是因为「此药物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尤其对於医疗资源相对缺乏的非洲来说,更是意义非凡。
换句话说,「有」和「没有」这个药的结果是「生」与「死」的极度反差,而且还关乎到数百万条人命的存活。但林志彬说,灵芝不可能有这麽戏剧性的作用,因为灵芝的价值在於「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如果有一天灵芝被诺贝尔奖肯定,灵芝产品肯定大卖。不过,林志彬很肯定那一天绝对不会来临。所以,大家还是好好做灵芝吧!唯有把灵芝做好,才是给灵芝最大的肯定,也才是对老祖宗留给世人如此珍宝的最大回馈呀!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