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5~8日〈五屆國際藥用菇菌大會〉在江蘇南通召開。文中報導了張樹庭教授對於「藥用菇菌做成營養品或醫藥品」的看法,以色列Wasser教授對於「藥用菇菌首要突破瓶頸」的見解,非洲學者對於「靈芝用於HIV/AIDS臨床治療」的研究,美國Sliva教授對於「靈芝三萜類抗結腸癌」的探討,以及林志彬等多位中國學者對於靈芝臨床研究、種源鑑定、質量管控和抗SARS活性的討論。如何凝聚共識開發國際間通用的規格化靈芝產品,是會議後大家的共同期望。
文/許瑞祥
◎本文原載於2009年10月《健康靈芝》第46期 8~17頁
在中國被稱為食藥用菇菌界「奧林匹克盛會」的第五屆國際藥用菇菌大會,2009年9月5~8日在江蘇南通安惠生技公司的會議中心召開,共有來自39個國家或地區,約900名的產、官、學、研代表共襄盛舉。
本人忝為此次盛會的國際學術委員,與林志彬教授、文華安教授共同主持〈靈芝屬真菌的前景與機遇〉的專題討論會,對於靈芝在全球藥用菇菌研發與應用的現況,有更深刻而直接的學習心得。
國際藥用菇菌大會每兩年召開一次,自2001年於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辦開始,隨後分別在泰國、美國、斯洛伐尼亞等地舉辦,是藥用菇菌產業與學術交流的重要交流平台。而第五屆藥用菇菌大會選擇在中國舉行,更有其特殊的意義。
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統計顯示,中國在1978年時的食藥用菇產量不到10萬公噸,總產值不到1億元;到2006年時,食藥用菇產量已達1,470萬公噸,佔全球總生產量60%以上,出口產值達11億美元以上;2008年食藥用菇菌出口總值更超過14億美元。
憑藉著豐富的原料資源和廉價的勞力成本優勢,中國的食藥用菇菌產業每年以超過13%的成長率來應付市場消費的需求,同時具備廣闊的內需與外銷市場前景,中國正積極努力介入國際食藥用菇菌產業發展的方向,爭取主辦國際會議來主導產業發展的議題,或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是最事半而功倍的。
在此次大會中所探討的主題,關於食藥用菇菌的包括:
(1) 採集、分類、生態和菌種保存;
(2) 營養與藥理作用及價值;
(3) 生理、生化和遺傳學;
(4) β-葡聚糖和外源凝集素的藥用價值;
(5) 栽培、發酵與產業化研究;
(6) 民間應用與中西醫應用的異同等項目。
無論是對於各種食藥用菇的新知與技術展示,或產品與市場趨勢的分析,都是與會代表們熱烈討論的議題。局限於個人專業與篇幅,本人將以靈芝相關為主軸,將第一手的資訊與心得與您分享。
高齡80歲的國際食藥用菇菌專家張樹庭教授,在開幕式後的主旨演講,以「藥用菇菌產品的發展方向是營養品或是醫藥品」為題目,發表他對於藥用菇菌產業發展方向的建議。
藥用菇菌產品依其組成的複雜性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組成多元且尚未全部清楚的粗萃取物,例如以靈芝萃取物所製成的膠囊產品,其屬性較偏向營養品中的「營養補充品」(nutriceuticals)或「膳食補充品」(dietary suppliments)。另一項則是主要成分相對明確的產品,例如日本三共製藥生產的Krestin(雲芝多醣肽),其實就是醫藥品(pharmaceuticals)。兩種產品皆有其市場成長與發展空間,並不相違背。
張教授在比較時強調,如果是以單一或少數主要成分的醫藥品為開發訴求時,其作用機制與適應症狀皆必須是明確而具體有效的;如果是以營養補充品為開發型式時,就不能僅以單一機制或單一疾病進行評估,應以改善生活品質、維持生命尊嚴為指標。
張教授特別以靈芝產品用於癌症放、化療病人的效果為例,說明此項營養補充品在增強免疫功能、增加白血球數量、改善食慾、減輕疼痛、降低嘔吐感、減少掉髮、逆轉癌細胞與整體健康水平的提升等都有效果,而此現象往往不是傳統抗癌藥物所能具備的。
藉由營養補充品的幫助,可以緩和治療時的傷害,同時保有生活品質與存活的尊嚴,其重要性與必要性不亞於醫藥品。因此對於此類成分複雜的萃取物,其有效性與安全性確認與把關的研究工作,是要更努力進行的,對於使用原料的菌株種源鑑定、萃取方法、成分分析與定量,都必須再加強。
產品的誠實標示與醫藥品的明確區別也很重要,畢竟此類產品是以讓人類更健康、更自在、更快樂為前提,其作用是以「make one look younger, and live longer」為宗旨。
藥用菇菌業界在產品開發時,常常會面臨徬徨的T字路口,向右是走「單一主成分的醫藥品」開發,向左則是向「複合成分的營養補充品」努力。醫藥品強調作用機制明確,故可以治療某些疾病,功效與標的明確因此優劣立判;而成分複雜的營養補充品,則較難定義其作用機制與直接效應。
張教授以獨奏與合奏來比喻兩者,孰好孰壞各有所好。但醫藥品其成分定義較容易而單純,因此產品規格爭議性小;營養補充品則像樂團演出,其中是否有濫竽充數者往往不能立即發現,因此強調必須要有更嚴格精確的控管才行。
藥用菇菌營養補充品的開發,其實是另有一番學問與功夫的,在產品的成效上難與醫藥品分庭抗禮,但在現實中卻比醫藥品更加長期、更加普遍被使用,因此產品組成的穩定度與安全性的保障,必須在長期使用的經驗中被肯定與信賴。
張教授呼籲業者要多投入研究品管的經費,不做誇大不實的功能宣傳,無論是醫藥品或是營養補充品的前景,都是璀璨亮麗的。
另一位特別演講者是國際藥用菇菌大會的發起人之一 ── 以色列海法(Haifa)大學的 S. P. Wasser教授,以「藥用菌科學:我們在哪裡?」為題,提出對藥用菇菌未來發展首要突破的瓶頸。
Wasser教授指出菇菌產品,包括醫藥品、膳食補充品、功能性食品或營養補充品,早已成為現代人每日生活中健康飲食的重要部分,菇菌類的膳食補充品或營養補充品的市場成長快速,已超過150億美元的年營業額。
過去的30年間,藥用菇菌產業的快速崛起造就了龐大的商機與價值,但他指出,21世紀中藥用菇菌產業要持續成長,就必須先就目前混淆的關鍵,進行體質上的釐清與改善。Wasser教授提出的看法包括:
(1) 藥用菇菌在分類與命名上的混亂,特別以靈芝為例,強調中國靈芝產品原料供應全球,但學名誤用將導致中、下游產品開發時無窮的困擾。
(2) 藥用菇菌產品成分的造假,以多醣體為例,說明市售產品中90~95%關於β-glucan的含量是攙假或捏造的。β-glucan成分的濫用或刻意混淆其組成構型上的差別,不但使得多醣體的功效遭到輕視,同時亦將誤導消費者對產品的正確評價。
(3) 相對於大分子的多醣體,小分子的二次代謝物,如三萜類或靈芝酸類,因可直接參與細胞凋亡、血管新生、轉移、細胞週期調控、訊息傳遞等作用,已成為西方藥廠更有興趣關注的對象。因此在討論菇菌產品時,各組成分間合理的平衡關係是相當重要的。
(4) 對於菇菌多醣體中蛋白質或多肽的存在與其活性功能間的關係,在未來研發的藥用菇菌產品中要適當的釐清,讓真正具活性的成分能被清楚的定量,進而製造更具標準規格的產品。
(5) 客觀的臨床試驗與明確的功能評估,是藥用菇菌產品開發的必經之路,也是產業健全發展的唯一方向。
Wasser教授長期投入藥用菇菌的科研工作,對全球藥用菇菌產業具有指標性的意義。他在領導者的立場與高度,明確指出現階段「火紅」發展的藥用菇菌產品中所存在的盲點與弱點,一針見血的發人深省,要想建立百年基業者必須在此時先突破困境。
兩位國際級的大師演講不約而同的強調,藥用菇菌產業的長遠發展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在此同時,更要誠實面對某些過去的模糊、權宜或錯誤,更具體而深化的研發,更嚴謹而負責的產品,才能由健全產業鏈出發,製造出提升人類生活品質與尊嚴的健康食品。
來自非洲坦尚尼亞Hubert Kairuki Memorial University的K. E. Mshigeni教授所發表有關「藥用菇菌在非洲的傳統應用與開發現況」中提到,在坦尚尼亞Kilimanjaro地區居民,會將靈芝屬真菌菇體研磨成細粉後添加於食物中,但他們並不知道此舉是將具有預防功能的藥物添加於日常烹調中。
在尚比亞地區,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則是另一種常見的傳統食材。而在馬拉威(Malawi),雲芝(Trametes versicolor)則被當地用於改善肝和胃的疾病。
根據現代的臨床評估,以靈芝萃取物作為營養補充品來改善HIV/AIDS病人健康狀況的研究結果顯示,靈芝是眾多藥用菇菌中最具開發潛力的對象。
Mshigeni教授對於中國和坦尚尼亞雙方共同推廣食藥用菇在非洲大陸生產栽培,來改善當地人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的國際合作計劃成就深具信心,認為對於愛滋病和癌症的治療將會有明顯的幫助。
同樣來自坦尚尼亞的D. Mtango博士報告了「靈芝用於愛滋病患的臨床試驗結果」。此項由collaborating institution in Tanzania和中國廣東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合作的試驗,是基於靈芝能平衡人體的免疫系統功能而來。
針對靈芝作為抗愛滋藥物的初步臨床試驗結果,使用靈芝配合抗病毒藥物的試驗組有23位病人,單純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組有35位病人。作者提供的數據示,靈芝組的平均體重增加4.8 kg,而治療組只增加2.0 kg。在CD4+細胞數目的分析結果,靈芝組為186 cells/mm3,治療組則為109 cells/mm3。
而在血液中的血紅素(hemoglobin)量,靈芝組亦明顯較高。同時發現靈芝組病人在肝功能損傷、副作用與機會性感染等現象,皆較只有使用抗病毒藥物組輕微,並且沒有其他不良反應出現。因此他們強調將持續擴大此臨床試驗的規模與範圍,讓靈芝來照顧愛滋病患的成效更加彰顯。
來自尚比亞首都路沙卡(Lusaka)Kenneth Kaunda Children of Africa Foundation (KKCAF)的Waza Kaunda醫師,發表靈芝用於尚比亞的HIV/AIDS病患的治療效果時,引發會場中熱烈討論與迴響,也為靈芝用於愛滋病帶原者的治療提供更直接的佐證。
他提到目前治療愛滋病的方式,是針對HIV病毒的複製控制和疾病的感染併發症,利用雞尾酒療法在初期感染HIV病毒時,給予包括抑制病毒的反轉錄酶、蛋白酶、整合酶等活性的藥物,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此項被稱為「高度主動抗病毒療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HAART)的開發使用,對感染HIV的愛滋病患癒後有重大的改善,可以將愛滋病從嚴重致死性疾病,改變為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
HAART雖然讓人類和愛滋病的爭鬪中得以喘息,但在臨床應用上,除了價格昂貴且長期效果仍不清楚外,對於病毒突變而產生的抗藥性,將會是導致臨床失敗的重要原因。要清除潛伏的病毒、抑制其增生與擴散,必須抗病毒藥物與自體免疫力共同作用才是根本之道,因此自體免疫力的提升將是HAART能否成功的重要關鍵。
開發中國家常以CD4+T 細胞數200 cells/mm3為指標,低於此項數值者判定為愛滋病患可以接受HAART的抗病毒治療。愛滋病患在接受HAART治療期間,CD4+T 細胞數目會增加,並能改善其他免疫功能指標。本次研究目的在評估,靈芝的使用能否改善愛滋病患的生活品質,並且針對尚未達到可以進行HAART治療標準的HIV帶原者,提升他們免疫系統的可行性。
在路沙卡附近的八個研究中心展開針對HIV/AIDS病患在經HAART治療前後的免疫功能進行評估。約有兩百名患者經非隨機試驗進行靈芝對於HIV帶原病人在經或不經HAART治療時,病人整體健康評估情形。經過持續一年的分析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二的HIV帶原者仍不需要進行HAART治療,大部分病人只需要持續靈芝及其它營養品的補充,即可維持CD4+T 細胞數>200 cells/mm3的結果。
以靈芝和HAART治療的愛滋病患,其健康狀態以全血分析值、CD4+T細胞數、肝功能分析等進行評估,皆有令人鼓舞的結果,同時對病人體內HIV病毒的增生數量亦有明顯的抑制效果。
Kaunda博士的結論認為,靈芝對於HIV病毒帶原者轉變為愛滋病患有延緩的效果,對於已成為愛滋病人而在HAART治療時,可以提高其抑制病毒增生、減緩擴散的作用,同時改善病患健康水平,激活免疫功能。對應用靈芝來輔助愛滋病的治療與控制,深具信心。
在此次大會中另一個受人注意的團體是,來自印度共和國超過二十名成員的代表團,他們在會議期間對於靈芝等藥用菇菌所發表的研究成果顯示,此一文明古國除了繼續發揚光大其傳統印度醫藥外,同時也積極引入各國的傳統藥材,為當地人民創造更寬廣的生存條件。
來自新德里印度國家農業研究所的B.L.Dhar博士,在報告「有關藥用菇菌產品在印度市場的現況與未來展望」時強調,印度傳統的醫藥品是以植物為主要來源,和中國應用藥用菇菌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與文化基礎。
目前在印度市場中可用於醫療用途的藥用菇菌,以靈芝、冬蟲夏草(Cordyceps sinensis)和香菇為主,其中又以靈芝最為常見,有直接研磨成粉的子實體或孢子粉,以及經熱水萃取的粗萃物等原料所生產的各種劑型,市場現況由英國、美國、中國和澳洲等國家的製藥廠主導。
另一位來自Solan菇菌研究中心的R. D. Rai博士在報告中指出,印度的靈芝產品市場規模約有六千萬美元,原料雖然大部分自馬來西亞進口,但是其產地應該是在中國。他對於進口原料的品質與成分的不穩定深表憂慮,認為將不利於印度居民的健康需求與產業的健全發展。
因此在他主持的印度國家菇菌研究中心科研項目中,積極投入藥用菇菌的自主開發計劃。從靈芝的菌種收集、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的提升等項目,皆是放眼未來菇菌產業在印度深耕發展的基礎。用種源純正、自主生產的原料,經標準化程序來加工所製造的品質,才是能保障健康的產品。
筆者在會後與Rai博士交流時感受到的是,他們積極投入靈芝研究的熱情,好像二十多年前台灣在推動靈芝大型研究計劃時的盛況。唯一不同的是,他們了解在靈芝研究的經驗與成果中尚落後我們許多,但他們要借鏡努力的是高品質產品的開發經驗,期望用靈芝來配合傳統印度的藥用植物,共同對抗日新月異的各類傳染性疾病。
印度是僅次於中國,人口有十一億以上的超級大市場,以天然植物治病調養,自古就是印度傳統醫藥的特色,與中藥養生文化互相輝映。經由共同打擊疾病、維護人民健康的理想,靈芝儼然成為中藥材被全球化的首選。印度政府與民間對於靈芝產業的推動與對靈芝產品的認同,將更加快速擴張靈芝王國的版圖。
中國的科研報告當然是此次大會裡數量最多、成果最豐富的,尤其集中在「靈芝屬真菌的前景與機遇」的專題討論會場內。
北京大學的林志彬教授綜述報告「靈芝在中國臨床研究的成果」,除了證實靈芝用於治療支氣管炎、動脈硬化、高血壓、神經衰弱、失眠、肝炎、糖尿病、癌症和抗衰老等相關疾病有效之外,並進一步闡述其作用機制,為靈芝作為治療或預防疾病的價值定位與定調。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姚一健教授則對於「在中國各地區栽培的靈芝種源確認」發表看法,認為「同名異物」的現象會阻礙產業正常的成長,因此用分子生物學資料統計歸納,在中國目前最常用於栽培的靈芝物種,雖然學名寫的是Ganoderma lucidum,但卻與歐洲原來所命名的物種有差異,姚教授呼籲要重視使用靈芝學名與材料間的正確對應關係,才能使中國靈芝產品順利與國際接軌。
青島農業大學宋愛榮教授的團隊發表「以樹舌靈芝的多醣體抗SARS病毒和抗B型流感病毒」的試驗成果,從樹舌靈芝菌絲體的熱水萃取物中分離而得的多醣體,在經Reed-Muench method測試抗SARS病毒和B型流感病毒結果顯示,此種多醣對於抑制病毒的增殖有效,使得靈芝對抗新興病毒的能力再次被確認。
相對於多醣體的高知名度,靈芝中三萜類成分的作用也在會中被廣泛討論。來自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張勁松博士的報告中強調,靈芝在中國已是年產值超過兩億美元的產業,至少有一百種靈芝來源的健康食品在市場流通。
由於市場成長快速,為保障消費者權益,必須建立快速而有效的品質監控程序。而三萜類中的靈芝酸為靈芝所特有之成分,且具備多種醫藥功能,因此主張以HPLC分析靈芝產品或原料的三萜類指紋圖譜,作為鑑定原料種源與產品質量的指標。
來自美國印第安那癌症中心的D. Sliva教授發表「靈芝三萜類抑制結腸癌(colon cancer)」的試驗結果。Sliva教授指出,結腸癌是美國第三種常見的癌症,在2008年導致五萬名病患死亡,如何預防此類由飲食習慣所引發的癌症,在全美地區的研究中倍受重視。
Sliva教授領導的研發團隊針對靈芝三萜類抑制人類結腸癌細胞株H7-29增殖的作用,進行體內與體外的評估。結果顯示,自靈芝萃取的三萜類化合物,無論在試管中或在動物體內,皆有抑制結腸癌細胞增生的效果,其參與作用的調控機制與途徑也已經被證實。該研究團隊對於日後應用靈芝三萜類作為結腸癌病患的另類療法深具信心。
「第五屆國際藥用菇菌大會」在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市召開期間,除了來自全球的與會代表外,在當地的籌委會向中國各大學召募精通各國語言的大學生擔任志願義工,讓各國專家在報到之時,有接待人員能用其母語與他溝通,讓不同文化背景者,在初次接觸時彼此能迅速的融合。
雖然人類已知的可食用菇有近千種,具有醫藥功能者也有三百多種,但在此次會議中被發表、被討論最多的物種,還是靈芝。靈芝已成為全球藥用菇菌的代表產品,也是人類在維護健康、對抗疾病的最佳選擇。如何凝聚共識來整合成篇累牘的靈芝文獻與科研報告,共同努力開發國際間通用的規格化靈芝產品,則是會議後大家的共同期望。
參加此次盛會讓我學習到新的研究成果,看到新的應用領域,在靈芝被全球產業化的過程中又出現新視野、新方向與新市場。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By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