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華專欄〕初解靈芝孢子粉的迷思

  • 列印

靈芝孢子粉的成分雖不像子實體那麼完整,但粉末狀的特性容易服用,成了它在大陸廣受歡迎的原因之一。根據TLC圖譜分析顯示,孢子粉不含或只有很少的三萜類,但含有較高的真菌固醇(甾醇),這些成分才是孢子粉除了多醣之外的功效來源。

文/蘇慶華(臺北醫學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科講座教授)

◎本文原載於2015年《健康靈芝》68期 p.2~4

 

68-Su-0

本文作者臺北醫學大學的蘇慶華教授,是「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的演講嘉賓。

(攝影/吳亭瑤)

 

2015年8月9日,跟著蘇迪勒颱風的尾巴,來到「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的主辦地浙江龍泉。龍泉位於歐江上游,是麗水市轄下的一個縣級城市,全市面積大約三千平方公里,人口不到三十萬,山明水秀,沒有工業污染,「生態指標」超優,除了以寶劍、青瓷、香菇聞名,近年來也以靈芝的培養享譽於中國大陸,靈芝子實體年產量120~150萬噸。聽到這個數字,馬上不難了解為什麼「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在此舉辦的原因了。

這次大會邀請了兩岸許多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人士參與,筆者也是受邀做專題演講的主講者之一,而我講的不是什麼新鮮事,正是已經開發十幾年的靈芝子實體創傷敷料SACCHACHITIN,希望能讓與會者了解,靈芝除了做保健食品之外,也有作為生物醫學材料的潛力。

 

兩岸遍栽培的「赤芝」學名該怎麼定,仍有待討論

本次大會的重頭戲之一,就是對靈芝學名的爭議。大家對目前兩岸普遍栽培的「赤芝」並不是原來歐洲所認定的Ganoderma lucidum都有共識。北京林業大學微生物所所長戴玉成教授,以及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吳聲華博士,均主張以成立新種G. lingzhi來處理,但北京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姚一健博士則認為,此菌種極有可能是1983年發表的四川靈芝(G. sichuanense)。

由於四川靈芝的模式標本以目前的技術無法取得有效的DNA片段並加以定序,為保存標本的完整性,也只能暫停現行以破壞標本取得DNA的方式,等到有一天,有更先進的DNA萃取方法發展出來,再繼續進行。

雙方無論在樣品數量、採集範圍的代表性、論述的完整性,都令人折服,也都無涉個人好惡,這是在大陸上既少見又精彩的科學性辯論。因此,赤芝學名的論證,可能還要再一段時間之後才能達到共識。

 

為什麼孢子粉在大陸那麼受歡迎?

參與這樣的研討會令人收穫不少,但此行的目的還想解開一個疑惑──孢子粉。首先我想提出兩個問題:究竟靈芝孢子粉的保健功能到底為何?為何大陸消費者對孢子粉的接受度遠高於子實體?

由於臺灣的栽培者並不生產靈芝孢子粉,研究者對孢子粉也就相對比較陌生。我們的實驗室偶有機會也會分析一下孢子粉的三萜類含量,會發現和子實體相比,孢子粉幾乎沒有三萜成分,因此態度上就會把它擺在一邊,不想積極研究。

然而大陸經濟改革開放之後,孢子粉成為市場上的顯學,並且成為栽培者的生產標的。根據最近的數據顯示,這樣的生產方式可以生產相當於子實體1.5倍重的孢子粉,實在令人難以想像(圖1),這也激發我們的好奇心,想要一窺究竟。

68-Su-1

圖1  龍泉栽培基地生產靈芝孢子粉的過程

(1) 將大型太空包埋於栽培舍土壤中。

(2) 長出子實體後,套上桶狀塑膠環狀容器並加蓋,同時下面鋪上塑膠布。

(3) 待孢子釋放後打開容器。(4) 收集孢子。

(提供/蘇慶華)

 

受邀在本次大會做專題演講的張樹庭教授也指出,靈芝有不同的生長階段,如菌絲體、子實體和擔孢子。傳統上一般所指的靈芝應該是子實體,擔孢子是有性世代的起點,經常是單倍體,發芽成為單核菌絲,經過與不同性別的單核交配形成雙核菌絲產生子實體後,再釋出孢子。

這些孢子是否攜帶與子實體相同的成分,還是有不一樣的特殊成分?孢子粉受到大陸消費者歡迎的原因,除了可能來自銷售業者的炒作之外,我認為應該還有它的功效成分在支撐,否則這種炒作是不會持久的,因此趁著參加此會議,我就到龍泉生產地實地採集樣本回來分析。

 

TLC圖譜分析顯示,孢子粉幾無三萜,但有固醇(甾醇)

分析靈芝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我會先用薄層色層分析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TLC),一方面可以快速簡單地進行定性,另一方面TLC可以提供目視的主要成分的指紋,作為樣品生產方法、原料區別之參考。當然,若要進一步做成分定量,則需要其他方法配合。本文就先以TLC圖譜來說明孢子粉成分上的意義。

再進入分析之前,我們先將樣品放在顯微鏡下檢查一下,確認樣品中並無摻雜其他添加物(圖2)。圖2右側所顯示的靈芝孢子粉呈現完整雙層細胞壁的靈芝擔孢子,沒有其他雜質;圖2左側則為破壁孢子粉,很明顯看到絕大部分的孢子都已破裂,表示真的是破壁孢子粉。

68-Su-2

圖2  顯微鏡下的靈芝孢子粉形態

右圖是未破壁的靈芝孢子,有完整的雙層細胞壁;

左圖是破壁的孢子粉,大部分的孢子都已破裂。(提供/蘇慶華)

 

我們選了幾個樣品,包括兩岸栽培的的靈芝子實體、大陸的孢子粉、破壁孢子粉,以及一些標準品。這些樣品先取定量(2.0 g),以甲醇萃取、濃縮後,用毛細管取2 ml點在TLC片上,再以展開液(甲醇:氯仿:水 比率為30:4:1)展開。分別以波長254 nm及366 nm之紫外光及10%硫酸加熱呈色,同一片TLC即可以得到三個圖譜(圖3)。

TLC上的二氧化矽是極性較高的物質,對極性高的靈芝成分會有較高的親和力,因此極性高的物質會移動較慢而留在下方;相對的,極性低的物質會被推到片子的上方而形成一條指紋。再利用不同物質對不同波長的吸收性,以及在強酸下呈現不同顏色,就可大致看出靈芝成分的比重。

圖3呈現的是靈芝成分與一些標準品之間的關係,從最下方開始讀起,就是極性最高的成分,包括腺苷和多醣。但如以甲醇萃取,一般不會萃取到這些物質,僅示意這些物質可能出現的位置。

再往上一點就是三萜出現的位置,其中包括兩個易於辨識的紅點,分別是靈芝酸B(GA B)及C2 (GA C2)。再往上方的固醇區(甾醇區),我們用兩個標準品來標示,一個是麥角固醇(麥角甾醇),另外一個是簡稱為ergone的多元不飽和固醇(多元不飽和甾醇),化學名很長叫(22E)-Ergosta-4,6,8(14),22-tetraen-3-one,是靈芝常見的固醇。Ergone在硫酸呈色區不太明顯(淺綠色),但在366 nm波長紫外光下會發亮。這個圖也說明靈芝子實體成分的分布相當豐富,從極性最高到最低都完整具備。

接著,我們拿大陸的樣品進行比對,包括三種孢子粉和一種靈芝子實體。結果顯示(圖4),大陸栽培的靈芝子實體成分和臺灣栽培的靈芝子實體是幾乎一樣的,都含有靈芝酸B、靈芝酸C2和固醇,符合分類學家認為均屬同一種靈芝的說法。至於兩種未破壁孢子粉也有相同的模式,在三萜類這一區塊幾乎沒有呈色點,也符合我們過去的分析──三萜類很少或幾乎沒有──但是在固醇這一區則明顯呈現ergone及麥角固醇。

68-Su-3

圖3  靈芝子實體與標準成分之TLC分析圖

此圖呈現的是靈芝子實體甲醇萃取物的成分與標準品之間的關係,

最下方是極性最高的成分,包括腺苷和多醣;

再往上一點就是三萜出現的位置,包括靈芝酸B和C(GA B和GA C),

再往上則是固醇區(甾醇區),包括麥角固醇和ergone。

顯然靈芝子實體成分的分布相當豐富,從極性最高到最低都完整具備。

(提供/蘇慶華)

 

68-Su-4

圖4  靈芝子實體與孢子粉之TLC分析圖

從此圖譜可知,大陸和臺灣栽培的靈芝子實體的成分非常近似;

兩種未破壁孢子粉在三萜這一區塊幾乎沒有呈色點,表示三萜含量很少或幾乎沒有,

但在固醇這一區則明顯呈現ergone及麥角固醇;

破壁孢子粉在固醇區的反應則更明顯,顯示破壁有助活性成分的釋出。

(提供/蘇慶華)

 

子實體成分完整,孢子粉容易服用

以上的分析或許可以說明前面提到的兩個問題:第一,孢子粉不含或只有很少的三萜類,這樣的成分組成特性可能會犧牲掉一些保肝、抗過敏、降血脂、心血管保護等功能。不過,孢子粉含有較高的真菌固醇(麥角固醇、ergone),這些成分有其他功效嗎?

其實,張樹庭教授在此次演講裡也提到,麥角固醇對癌症抑制的作用已逐漸受到肯定。筆者的實驗室最近也證實,真菌固醇會改變癌細胞的形狀並減緩分裂速度,因此靈芝孢子粉做為癌症治療的輔助食品應該是有潛力的。此外,還有研究顯示ergone對腎臟功能的改善有明顯幫助,這也說明靈芝孢子粉有其保健價值。

雖然靈芝孢子粉的成分並不像子實體那麼完整,但大陸市場接受靈芝孢子粉的程度高於靈芝子實體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它易於服用。粉末狀的孢子粉可用開水喝下去,相對於子實體的堅韌性質,磨粉是不太容易的。

子實體切片很難直接口服;如果熱水浸泡,可能會溶出多醣和一部分三萜,但根據我們的經驗,真菌固醇是無法以此方法得到的。除非靈芝子實體經過完整提取各部分的成分,否則孢子粉在劑型上會占有一定的優勢,何況靈芝孢子粉的產率很高,更會使成本下降而成為靈芝商品的主流。

★敬請尊重著作權,歡迎以連結網址的方式友善分享,請註明作者、出處與圖片來源,並保留文章「從標題到參考文獻」的完整性,請勿將圖文移花接木、占為己有,或與商品、商業行為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