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專訪〕中國靈芝研究之父 林志彬教授

  • 列印

研究靈芝數十載,這位發表靈芝論文數量最多、培育最多靈芝碩博士生的學者強調,靈芝的發展必須建立在「科學的研究,合理的應用,正確的評價」之上唯有不與其吉祥如意和真善美的內涵相違背,才能給靈芝一個可長可久的未來。

採訪/吳亭瑤

 ◎本文原刊於2007年1月《健康靈芝》第35期 2~5頁 

2006-1

2006年10月受邀來台參與〈全球華人靈芝研討會〉

並發表演講的林志彬教授,特別撥冗接受專訪,

暢談研究靈芝三十年的心路歷程。(攝影/楊文卿)

 

從2000年說起

距離上一次《健康靈芝》專訪林志彬教授已是2000年的事了,當時林教授是主人,以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理系之名,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國際性的靈芝專題研討會,本刊總編輯台灣大學許瑞祥教授受邀發表特別演講,因而有機會請教林教授研究靈芝三十年的經驗與心得,並為文發表在第十一期的《健康靈芝》雜誌上。

時隔六年,地點轉移至海峽對岸,這回改由許教授做東,由微生物文教基金會具名,在台北舉辦一場以全球華人為主的靈芝研討會,並邀請林教授蒞臨指導和擔任特別演講貴賓,所以我們才又再有一次機會親近林教授,或者在正式的演講場合裡,或者在隨行的閒聊過程中,聽他談論他與靈芝之間的林林總總。

 

有所變,有所不變

歲月似乎沒在林志彬的身形或容顏留下痕跡,因為從研討會前一天傍晚看到林志彬輕快步出機場大廳的那一刻,到五日後目送他的身影出境,即便刻意地細微觀察也感覺不出六年前後的林志彬有什麼改變;或者套用許瑞祥說的:「1991年我和林教授第一次見面,他一直就是這個樣子,只有我一直變胖……。」

同樣的,林志彬認為靈芝未來如果要有所發展,應謹守「輔助治療」路線與「科學的研究、合理的應用、正確的評價」三個原則,也一如他在過去接受訪問時所強調的。唯一可以感覺到比較不一樣的是,林志彬的靈芝科研工作做得更多了,他在靈芝學界的地位也比以往更加崇高。

他所發表的靈芝論文數量之豐富,培育靈芝碩、博士人數之眾多,至今仍無人能出其右。在中國,人們尊稱他為「靈芝研究之父」,其對靈芝的任何評論可謂一言九鼎;在西方,林志彬更是歐美學者認識靈芝的重要窗口,像是接受美國哈佛大學與麻省醫學會等學術機構或國際學術會議邀請,發表演講介紹靈芝。

2002年7月林志彬即受邀在第十四屆國際藥理學大會(美國舊金山)上發表學術報告,介紹靈芝的免疫調節及抗腫瘤作用機制,成為該屆大會唯一一位發表專題報告的亞洲學者,也是五十年來第一位因學術成就卓著而進入世界藥理學聯合會執委會的中國人,可見林志彬在國際學術上的地位。

 

從研究靈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開始

林志彬為什麼會研究靈芝,有其時代背景的意義。在演講中經常以中醫「扶正固本」治則詮釋靈芝功效的林志彬,最早接受的養成教育其實是西醫。他在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即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練就一身內外科兼具的醫生本領,並於1961年畢業後留校在藥理系任教,開始跨足西醫藥理學領域。原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在西醫這個框框裡發展,未料在1970年末至1971年初,林志彬因為上級命令而開始與靈芝產生交集。

「靈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是我實驗室的第一個研究項目。當時周恩來總理號召全國科學家一起設法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因為在中國北方,大約有上億人口,每到秋冬季就深受慢性支氣管炎的困擾。那時民間流行很多中藥能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包括靈芝。所以我就接受衛生部和北京市衛生局共同下達的任務,去研究靈芝為什麼能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沒想到從此和靈芝結緣,一直持續到現在。」

 

中醫開啟他思考的另一扇窗

別看現在林志彬對靈芝就像老朋友一樣了然於胸,當初他可是走了好一段冤枉路。「當時我的思路全是西醫導向,所以就設計實驗,看靈芝怎麼止咳、化痰、平喘和抗細菌感染。我們做了很多實驗,大部分的結果可以這麼說,不論是止咳、化痰、平喘或抗細菌感染,靈芝都沒有當時用的任何一種西藥強。可是臨床上病人用了靈芝產品大約一個多禮拜到半個月左右,70-80%的氣管炎症狀確實逐漸好轉,怎麼想也想不出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既然想不答案,林志彬乾脆轉個彎,撒大網把人的心、肝、肺、腎……等重要器官與靈芝之間的關係,通通都研究看看,看靈芝對這些器官相關的疾病會有哪些改善,以及為什麼有效,總不會都像慢性支氣管炎一樣無法釐清其作用機制。

回顧當時的做法,林志彬稱那是個「笨辦法」,因為做了老半天,都和慢性支氣管炎沒有關係,然而正是因為這個笨辦法,讓林志彬累積了大量的靈芝臨床研究經驗,並讓他對靈芝有更寬廣的認識。

靈芝為什麼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有效,依舊沒有得到解決。就在這個時候,林志彬被上級派去學了一段時間的中醫,開啟他思考靈芝藥理作用的另一扇窗。

「我不僅聽老中醫講課,也在醫院裡跟著老中醫一塊看病,就這樣慢慢懂了中醫的基本理論,對中醫的實踐也有一些體會,像把把脈,看看舌苔,都不成問題。」

中醫學習告一段落後,林志彬又回到實驗室。當時他從中醫學到全然不同於西醫的治療法則,像是扶正固本、益氣活血……等等,「於是我就想,那些慢性支氣管炎的病人服用靈芝以後,好像變得比較不容易感冒;而感冒正是引起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主因,所以會不會是靈芝增加了氣管炎患者的免疫力,進而降低患者氣管炎發作的機會?」

林志彬後來的研究證實確實是如此,不僅解開靈芝對慢性支氣管炎的療效,是從增強患者體質間接促進了疾病的恢復,也促使他的實驗室開始對靈芝的免疫調節功效進行一連串系統化的研究,更從此激發他去探究靈芝眾多功效與中醫「扶正固本」的關聯性。

 

正因為靈芝是中藥,更要從嚴要求

從林志彬認識靈芝的過程不難瞭解,他在靈芝學界的成就是紮紮實實地靠著自己的努力與智慧一步一腳印累積出來的。在驗證靈芝的過程中,林志彬並未因為靈芝屬於中藥而放鬆評分標準。

「正是因為靈芝是中藥,更要從嚴要求。所以我都是以化療用藥,而非中國批准的中藥抗腫瘤中成藥,作為靈芝抗腫瘤作用的陽性對照,因為這樣的結果才能經得起考慮。」

同樣在生產層面,林志彬也是不斷提醒業者,如果要想讓靈芝走向國際市場,就必須讓靈芝作為藥或保健品的「質量控制」符合國際標準。

「如果你老原諒自己,說你是中藥,達不到這個標準,最終只能在台灣或中國賣,或者永遠在中國城的雜貨店裡當佐料或食品添加劑賣,不能真正進到歐美市場。」 

 

摒棄跨大不實,講究科學

許多業者都喜歡問林志彬,靈芝未來的前景是否一片光明。「一位上海的大老闆就曾這麼問我:『靈芝能不能做成百年老店?』我回答他:『能,就看你是不是講究科學。』

我舉例給他聽:『你知道福建樟州的片仔黃,還有雲南白藥,兩種藥大概都有一兩百年的歷史,現在在全世界華人圈子裡,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任何到中國來的人,都想買一些貨真價實的帶回去。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建立了信用。

片仔黃不過能治療點炎症和疼痛,雲南白藥也只是能止血活血,就這點作用可以賣一、兩百年。靈芝有那麼多好的作用,只要不誇大,科學地去研究、生產、銷售,一定能做成百年老店。』」

這就是林志彬對於靈芝發展一直在強調的「科學的研究,合理的應用,正確的評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誇大。

 

臨床研究的重要性

此外,他還提醒靈芝業者拿自家產品進行臨床研究的重要性。

「世界上靈芝的研究論文,如果只計數量,目前大約超過一千五百篇,但裡面的臨床研究論文卻很少,也不過幾十篇。一個產品到底有效沒效,一定要經過人體試驗和評價才能夠知道。所以不論是保健品或藥,作為一個企業,應該要認真花一些錢和代價,進行臨床研究檢驗它到底有沒效。」

 

希望靈芝可長可久,就要更加疼惜

沈浸靈芝的研究工作三十餘年,林志彬不斷苦口婆心地告訴我們,要給靈芝一個正確的定位:對於癌症和其它許多疾病,把靈芝當作輔助治療劑,其實是一條比較寬廣的路。

「靈芝不光是一個藥,在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裡,它還是吉祥如意的象徵,是好的、善的、美的代表。所以不論是研究靈芝的人,還是開發生產銷售靈芝的人,都應該借一點靈芝的祥瑞之氣來提高修養。在賺錢的同時,也要給社會大眾做好事。」

願你我謹記林志彬教授的苦口婆心,靈芝一定會因為我們的珍惜而更加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