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彬專欄〕靈芝在「亞健康狀態」下的預防保健作用

  • 列印

北京大學醫學部林志彬教授引用一本英文藥理學名著裡的一句話:「一盎司預防遠勝一磅治療」, 指出預防的重要性甚至可用黃金的重量來評價。他也認為,「要多花錢買健康,少花錢治病」。靈芝能使人體內環境穩定,並增強人體對內外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因而可防止或延緩「亞健康」狀態進一步惡化,保持健康。

撰文/林志彬

◎本文原載於2009年《健康靈芝》第43期 2~3頁

 

預防勝於治療。中醫藥學家非常重視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很早就提出:「上工治未病,以養生為先」,「上醫醫未病之病,中醫醫欲病之病,下醫醫已病之病」。

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靈芝被列為「上藥」,書中所指的上藥「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應用上藥。可見早在二千多年前,古人已注意到靈芝在養生保健、延緩衰老中的重要作用。

 

靈芝的預防保健作用自古即受肯定
但真正用靈芝產品預防疾病者,仍屬少數

然而時至今日,靈芝的預防保健作用仍未受到足夠的重視。筆者曾針對北京、上海等地靈芝產品的消費人群進行了初步調查,結果發現約九成以上的靈芝產品消費者是一些中老年常見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神經衰弱、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糖尿病、肝炎以及腫瘤患者,他們用靈芝產品作為治療或輔助治療的手段,並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療效。

也因為如此,有更多的此類病人加入服用靈芝治病的行列,然而真正用靈芝產品預防疾病者仍十分少,不及一成。最近,我主持翻譯一本英文藥理學名著,書中有一句講藥物預防和治療關係的話,即「一盎司預防遠勝一磅治療」,這是用黃金的重量來評價預防的重要性。我的觀點則是「要多花錢買健康,少花錢治病」。

 

什麼是「亞健康」?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工作節奏加快、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改變、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所引起的「亞健康狀態」,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第三狀態」。所謂「亞健康」是指,占人群很大一部分的人雖無明確的疾病診斷,但在身體上、心理上出現種種不適應的感覺和症狀,從而呈現出活力降低、適應性減退的一種生理狀態。

這種狀態系由心理、社會、生物三種因素引起機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調節紊亂、生理機能紊亂或代謝機能低下所致,其主要表現為:精力下降、緊張、焦慮、失眠、多夢、頭暈、耳鳴、心慌、疲乏無力、食慾不振、身體虛弱等,並逐步發展為高血壓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等。由於機體免疫力降低,細菌、病毒感染和腫瘤的發病率也增加。

實際上中醫對「亞健康」的認識遠較西醫早,《素問•序》就指出,醫學的目的首先是要「消患於未兆」,「濟瀛劣以獲安」,其次才是治病。這裡所謂的「未兆」,是指無顯著疾病徵兆,而「瀛劣」則指虛損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有病,即現在所說的「亞健康狀態」。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應加強保健
以免健康惡化,導致疾病

處於「亞健康」狀態的人必須考慮如何保健,避免健康進一步惡化,導致疾病。正常時,人體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等均有良好的自我調節和相互調節的功能。

因此,人體可因應內外環境的變化來調節這些重要系統的功能,使之保持正常。例如:人體可通過腦中的交感神經中樞、周圍交感神經、腎臟的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內分泌系統等來調節血管平滑肌張力,使血壓能適應內外環境的改變而維持正常,一旦這種調節失常就會導致高血壓病。

又如胰島β細胞(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可降低血糖,而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則可升高血糖,二者作用相反,互相拮抗。而其他內分泌激素,如腎上腺皮質激素、生長激素和腎上腺素等,也可拮抗胰島素的作用,使血糖升高。而這些影響血糖升降的激素分泌,又受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的調節,只有它們的作用處於平衡時,血糖才能維持在正常水平。

 

靈芝對「亞健康」人群的保健作用

靈芝為什麼對「亞健康」人群有保健作用?這是基於靈芝廣泛的藥理作用,特別是它對「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的調節作用。

由於「亞健康」人群的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間的穩態調節發生障礙,人體對內外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降低,因而出現前述「亞健康」狀態的表現,並易患腦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病毒感染、腫瘤等。

「亞健康」人群服用靈芝保健後,可使睡眠改善,食慾和體重增加,心悸、頭痛、頭暈減輕或消失,精神振奮,記憶力增強,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增強。

靈芝的調節血脂作用(降低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和三酸甘油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降低血糖作用、降血壓和改善微循環作用,進而使血壓、血脂、血液粘度、血糖等均維持在正常水平。

此外,靈芝的免疫調節作用還可使「亞健康」狀態下降低的免疫功能恢復正常,增強人體對細菌、病毒感染的抵抗力。通過上述這些作用,靈芝使人體內環境穩定,並增強人體對內外環境改變的適應能力,因而可防止或延緩「亞健康」狀態進一步惡化,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