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中國靈芝文化之美

  • 列印

靈芝文化源於古人對靈芝的崇拜和信仰,並在靈芝的認識和應用過程中逐漸附加了豐富的文化內容,尤其在經過五千年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形成了中華民族光彩奪目的靈芝文化。

文/卯曉嵐

◎本文原載於2001年10月《健康靈芝》14期24~30頁&2002年1月《健康靈芝》15期16~20頁

 

c-1

松杉靈芝Ganoderma tsugae。(提供/卯曉嵐)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我國古人認識、研究、藥用靈芝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內容深博,影響面廣泛,形成了為世人所矚目的中國靈芝文化。

 

中國靈芝文化的起源

當今學者將靈芝稱為我國醫藥寶庫中的珍品。中國古人崇敬靈芝,最早發現靈芝藥用、強身滋補、扶正固本,便把靈芝看作仙草、仙藥,以致在民眾的心目中成為祥瑞之物。在靈芝的認識和應用過程中逐漸附加了豐富的文化內容,疝其經過五千年漫長的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形成了中華民族光彩奪目的靈芝文化。

追究其靈芝發展歷史,自然會伴隨神化傳說。據記載,靈芝一名最早出現於楚國人宋玉的《高唐赋》,可見與楚文化有一定聯繫。在《山海經》中描述,原來炎帝之女「瑤姬」的精靈轉化為「窰草」即靈芝。有人認為屈原《九歌.山鬼》詩句中「采三秀兮於山間」,其中「三秀」就是靈芝,無疑又是神女精靈所化,令人信仰、崇拜,代表了對美好宋來的寄託和追求。

古人將靈芝藥用醫病、滋補健身、延年益壽,又使靈芝超俗,成為身價百倍的仙藥瑞草,這更加令人崇敬、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成為代代相傳、家喻戶曉、讚不絕口的神聖、祥瑞之物。

中國靈芝文化的產生與形成,是我國古代社會與科學技術及生物學家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蹟。靈芝文化源於古人對靈芝的崇拜和信仰,其內容涉及到宗教信仰、醫藥學、古哲學、語文文字、民俗及民間文學、生物學、園藝學、自然地理、歷史學、建築學、戲曲藝術、營養學、美學,及發展到社會經濟和國際交流等各個方面。

中國靈芝文化比西方「菇文化」更悠久,更突出的表現了我國紛繁瑰麗的民族色彩,影響著中華民族意識型態、倫理道德、傳統觀念及精神文明,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極其光輝的一種文化類型。古埃及和古希臘人崇拜蘑菇及有關「菇文化」,卻在人類文明史上所佔劇的地位、影響遠不及中國靈芝文化博深而輝煌。

c-3

靈芝G. lucidum。(提供/卯曉嵐)

 

中國古代對靈芝的認識

我國古代伴隨其靈芝的神話傳說,對靈芝的藥用及靈芝形態、分布等多方面考察,逐漸加深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

據《禮記.內則》(西元前300年)中記載:「芝,瑞草,一歲三華,無根而生。」成書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西元前200年)是我國第一部藥學專著,也是最早論述靈芝的藥學經典著作,其中收藏藥品365種,將靈芝歸為有藥效無毒的上品,按色彩和產地分為六芝:青芝、赤芝、黃芝、白芝、黑芝、紫芝。

晉代著名道教代表人物葛洪,熱心於練丹術,又潛心於扶芝養生長壽的探索。在他的《抱朴子.內篇》中將靈芝按質地分作五類:菌芝、木芝、肉芝、石芝。顯然古代早期所謂「芝」,還包涵了礦物和其他生物。

還有一些道家有影響的學者著書立說,倡導服食芝草,修練養生。唐初醫學家,道教人物孫思邈著有《芝草圖》等,著重服芝草養生。但不排除有的受神化思想的影響,甚至過高誇大靈芝藥用功效,出現不實之說,將靈芝變成治百病的仙藥。

唐代蘇敬的《新修草本》(西元659年)被稱為「國家藥典」,他收集了六芝藥物,並針對「青芝生泰山,赤芝生霍山,黃芝生嵩山,白芝生華山,黑芝生常山」的論點,提出了「以五色生於五嶽,諸方所獻白芝未必華山,黑芝又非常嶽」,以「五色」配「五嶽」,按五行學說劃分靈芝的產地提出異議。

蘇敬還對《神農本草經》中「山川雲雨,四時五行,陰陽晝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的說法有不同見解。但不難排除在認識芝草的過程中,不僅受到神化思想的影響,還同時受到陰陽五行哲學思想的影響。

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也指出,「按五色靈芝,配以五行之味,蓋亦據理而已,未必其味便隨五色也。」李時珍還指出「芝乃腐朽餘氣所生,正如人生瘤贅。而古今皆為瑞草,靈芝服食可仙,誠為愚謬」,可見古人對靈芝認識逐漸在深化。

我國古人論述有關靈芝的「本草」亦多。梁代陶宏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做了進一步的修訂和補充。道家有關論及菌芝的「本草」著述很多,如《漢書.藝文志》、《黃帝雜子芝菌》、《太上靈寶芝草品》、《神仙芝本草圖》、《芝草圖》、《靈芝本草圖》等。這對推動中國古代芝草的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

古時在認識靈芝的過程中,一些造諧不深的本草家,將靈芝神仙化,說什麼「夜中有光,持之甚滑,燒之不焦」,對功效誇大其詞,反而使靈芝在正確認和應用上蒙上一層陰影。更為過分的是那些對靈芝抱有敵意者攻擊靈芝,說什麼「黑芝賊」、「白芝喪」等䬷人對靈芝厭惡之類的邪說。

靈芝久經考驗,不失應有的典雅形象及藥用功效,這不能不說上述兩種對立的情況是靈芝長期不能正規列藥典的原因之一。

c-4

硬孔靈芝 G. duropora。(提供/卯曉嵐)

 

古人首創種芝術

追求長生是中國道家的人生觀,主張人「以生為貴」、「生為天地之大德」,也就是人必須健康的活著,才會實現其價值,也就是首先以人為本,於是積極推崇服食靈芝且能「輕身不老,延年神仙」,這是道家永恆的信念。

可惜自然界所生靈芝並不多,正如蘇敬所言「芝自難得,縱獲一二,豈得終久服耶」,道家便思考種靈芝,首先觀察靈芝的生態習慣等。

在《禮記.內則》中說靈芝「無華而生」,〈爾雅翼〉中「一歲三華,無根而生」,說明芝不同於植物。據《淮南子》(西元前139年)記載「紫芝生於山,而不生於磐石之上」,又據《十洲記》(西元200~300年)傳說海外仙山長靈芝山草,崑崙山下種芝,這無疑進一步啟發道家種芝。如果將王充《論衡》(約西元100年)中記載「紫之之栽如豆,如珠玉,稟氣而生」記述為據,這便是人類開創菌類人工栽培最早的記錄,也是世界菌類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我國種芝術歸力於葛洪等高層次道家代表人物。葛洪是我國東晉著名的煉丹,他開始以礦物為原料提煉金丹,稱之為「火法」,後來發現用生物類原料提煉可得「水法」,於是他在煉丹術上又注重了採集植物、芝草等煉長生不老藥。

他不僅著有《神仙服食藥方》,同時在《抱朴子白篇》中記有種芝術,即說「夫菌芝者,自然而生」,「以五石木種芝,芝生,取而服之,亦與自然芝無異俱令人長生」。

在道家種芝方法中還少不了舉行種芝儀式。《本草綱目》〈菜部.芝(栭)類.芝〉條中記述:「方土以木積濕處,用藥敷之,即生五色芝。嘉靖(1522~1566年)中,王金嘗以獻世宗。」

清代陳溟子在《花鏡》中具體的記述了「道家種芝法,每以糯米飯搗爛,加雄黃、鹿頭血,包暴乾冬筍,俟冬至日,堆於土中自出,或灌入老樹腐爛處,來豐富雨後,即可得各色靈芝矣」。

這種種芝術在當時不能不說是古人創造的栽培靈芝的好方法,並具有一定的科學配養料原理,把人工培育靈芝又推進了一步,不能不說古人為今天人工栽培靈芝積累了經驗。

c-2

樹舌靈芝 G. applanatum。(提供/卯曉嵐)

 

靈芝與文學藝術

魯迅先生講「中國文化的根底是道教」,從道教與靈芝文的形成與發展有著重要的聯繫。道教產生於東漢,盛行於魏晉,流行於唐宋,以至延續元明清至今。古代道人物煉丹、尋仙藥、種芝、著書論理,使靈芝附有極其宏厚的文化內涵。古今崇尚和重視靈芝研究藥用,無不與道家做出的貢獻有關。從出土的元代琉璃釉道士發現,則頭頂靈芝如意,從藝術形象表現了道家對靈芝的信奉程度。

我國歷史上靈芝之所以出現燦爛文學詩詞及精美絕倫的藝術,還與靈芝本身的形態特徵有關。靈芝古樸典雅、古色古香、漆光閃亮。菌蓋條棱放射,波狀環紋交錯,色彩變幻,輝映成趣,令人遐想。生長發育完整的靈芝便是一件天然藝術品。在《花鏡》中記述將靈芝「取置盆松之下,蘭蕙之中,甚有逸致」,說明古時發現靈芝的觀賞價值,還製作成盆景等藝術品。

靈芝特別是菌蓋光亮又造型美,乃天然之造化,早已引起古人的注意。典型的如意形菌藝兩側對稱,無數條環紋形成波狀線,於是古人便將環紋或輪紋稱之「雲紋」或「慶雲」,表示「瑞徵」,是「吉祥如意」的象徵。靈芝的菌柄呈「之」字形,更有曲折旋美之感覺。

靈芝的優美造型和藥用功效相結合,便是人們心目中最理想和完美的形象。在自然界靈芝生長得稀少,古時認為只有具備「德行」者才會獲得,於是發現靈芝往往還要慶賀一番。

靈芝並非千年生,萬年長,多屬於一年或兩年生,木栓質且營養豐富,易蟲蛀和黴變,不能長期保存,能工巧匠便仿靈芝雕刻加工,並以美化,漸漸變為「如意」。這類高雅的特殊物品,在古時惟有宮廷和官宦名門饋贈禮品或作為定婚之信物,除木製的外,亦有玉、寶石、珊瑚、金銀等加工品,有的製作成如意樹。

中國古時將靈芝和靈芝如意作為一種吉祥符號或圖飾遍及全國。在北京的故宮、天壇、雍和宮、承德避暑山莊、四川峨眉、青城山、山西大同古窟、河南少林寺、洛陽龍門、甘肅敦煌和麥積山石窟、山東泰廟、福建南普陀、浙江林蔭寺、西藏布達拉宮和青海塔爾寺、台灣的故宮博物院,各地古剎寺廟、古建築、古民宅、亭台樓閣,古代戲劇服裝、民間傳統器具,以及蒙、新、藏民族帳篷等都會發現靈芝如的圖式。另外各地出土文物,如商周青銅器、唐三彩、元代琉璃彩釉、青代玉雕和瓷器等,都會有很多靈芝如意的圖飾。

靈芝歷來就是文人騷客、書畫名家、雕刻家的題材。從屈原、李白、李商隱、陸遊、蘇軾、曹植,以及近代和現代的鄭板橋、齊白石、傳心畬、郭沫若等,都留下討書繪畫等稀世珍品。

在《長歌行》中有「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導我太上華,攪芝獲赤幢」。屆原在《九歌》中有「采三秀兮於山問,石磊磊兮葛蔓蔓」。曹植的《平陵東》有「乘飛龍,與仙期,東上蓬萊采靈芝。靈芝采之可服食,年若王父無終極」。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1958年曾賦詩頌黃山靈芝:「芝高四十九公分,枝莖處處有斑紋,柄部如髹光奪目,乳白青綠間紫金。」上題詩中絕旨都表現了名家讚頌靈芝,熱愛大自然的豪情壯志。

自秦漢至明清二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裡,靈芝一直成為宗教藝術中的角色。靈芝的聖名家喻戶曉,除了有關大量靈芝的典籍、詩詞、繪畫、雕刻藝術品之外,還有像〈白蛇傳〉這様讚頌白娘子盜仙草救許仙的神化故事。杭州的雷峰塔便是這一故事的見證。

c-5

北京雍和宮的樓簷以如意圖裝飾。(提供/卯曉嵐)

 

c-6

如意圖裝飾的蒙古包。(提供/卯曉嵐)

 

靈芝的世界文化交流

中國悠久的靈芝文化深刻的影響日本、朝鮮半島及東南亞地區,波及於歐、美洲。特別是靈芝作為長生不老仙藥、仙藥和祥瑞之物,首先被亞洲地區所接受。日本將靈芝作為節日的慶典,民間用於除妖避邪,青年男女佩帶靈芝而善結良緣,或將靈芝以珍藏和饋贈親朋好友。日本的古寺、佛殿也採用靈芝如意及靈芝祥雲圖。

這作為近臨的日本,我們不難想到是中國靈芝文化之影響,更說明秦始皇派徐福幾次渡蓬萊(日本)尋求「長生不老藥」的故事證據。從日本保留「靈芝」漢字更說明來源於中國。朝鮮和韓國也信仰靈芝,將靈芝圖像應用於許多方面,用靈芝、松、鶴、鹿作畫,延續了中國繪畫風格。

自十五世紀開始,西歐旅行家、傳教士、深險家深入中國,便將我國靈芝有關的文物等傳入到歐美,至今有不少珍品還散失於國外。在英國出版的《蘑菇百科》(The Encyclopedia of Mushrooms)大型圖書中,以大版面刊登了取自葛洪《抱朴子》中的一幅彩色繪畫,展開了一位腰間攜帶靈芝的藝人悠然吹笛的神情。那巨大的靈芝可能是他的「吉祥符」,也可能同時作為裝飾品。

魏晉佛教傳入中國之後,以宗教為素材的繪畫、雕刻藝術興趣。知道靈芝仙草和神化影響的中國古人便將靈芝如意的形態融進了多種藝術之中。不僅讓趙公元帥、王母娘娘、福祿壽星及仙女手持靈芝仙草,同時給來自印度(天竺國)的佛神手中或殿堂也增添了靈芝如意和靈芝祥,甚至給觀世音菩薩頭頂也戴上了靈芝如意,以示佛家思想境界各符合中華民族的心願。

在反映藏傳佛教特徵的「唐卡」和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佛殿看到,不論釋咖牟尼還是觀世音菩薩,全然置身於靈芝如意及靈芝祥雲的超凡境界。作者曾在香港中文大學的一座教堂發現,一幅刺繡的聖經畫中,將兩朵逼真的靈芝與聖經配合在一起,這無疑是中國靈芝文化與西方文化交融的典型例證。

目前隨著我國靈芝的研究與國際交往,以及靈芝產品的大量出口,中國獨特的靈芝文化將進一步為世人所悉知,同時將產生廣泛的影響。

 

靈芝仙草與帝王崇拜

我國早在三千年前就出現了燦爛的青銅器工藝,從許多出土文物顯示在奴隸社會就有高水準的製造業。其中青銅鼎在古代不僅是實用物品,更是權力象徵,使用有靈芝樣圖飾的鼎有著嚴格的等級規定,天子用最大數九鼎,大夫用五鼎,百姓用鼎則有罪。

西周(西元前771年)是我國歷史上政治、經濟都相當發達的文明古國,從出土的銅班(簋)等對靈芝如意的應用,表明青銅器皿的製作更加精美,種類更加繁多,但這些大約都是奴隸為帝王們製作的。

歷代皇帝崇拜靈芝,期盼祥瑞,還受「久食長生、延年」有關。葛洪在《抱朴子》中說:「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求壽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歸身萬改,苟有其道,無以為難也。」他倡導食芝草其作用可勝金丹之類。王充在《論衡》中提出芝草「食之䬷人眉壽慶世」,所以古人將芝草視為「太上之藥」。可見中國特別是在道家思想的引導下,長時間出現了服食靈芝熱。

關於服芝長生之說,是許多歷代帝王深信不疑的。「德至山陵,則景雲生,芝實茂」,「芝英者,王者親近,耆老,養有道,則生」。古代學者如此論述使帝王要長生,就得多食芝草以養身。據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幻想長生不老,永持朝政,便詢問鬼谷先生,得知蓬萊仙島有靈芝仙藥,可使死者復生,活者長生不老,秦始皇聽罷深信不疑。

據《史記》、《漢書》及《後漢書》古籍中記載,秦王派遣當代著名方士,崇尚道家哲學思想,精於醫學、天文、地理、航海及醫藥養生之道的徐福,率童男女三千及船員、百工等人員,並攜帶五穀、農業生產工具,於公元前210年東渡日本(蓬萊)尋找長生不老藥。為了紀念這位東渡日本的第一人,便將徐福當年登船離岸的徐福村,於1982年又確定名「徐阜村」。

漢武帝元封二年(西元前109年),甘泉宮(今陝西淳北)年久失修,棟梁腐朽而滋生芝草,正是「德至山陵,則景雲山,芝實茂」,大臣便借機歌功頌德說皇帝感動天地使芝草降生於宮廷,皇帝自然大喜,大赦天下,還降旨於民眾每年向朝延進貢靈芝。

自漢武帝開始更加熱衷於靈芝祥瑞,到了宋真宗和宋徽宗一直到明代,靈芝瑞應之事十分興隆,黎民百姓苦於其中。宋代王安石在《芝閣賦》中記述了當朝逼迫民眾尋找靈芝情景,出現「大臣窮搜遠采,山農老攀援狙伐,以上至不測之所不通,下至溪澗壑谷……從足騝之所不通,往往求焉」,說明當時舉國上下到處搜尋靈芝瑞草,形成了「四方以芝來告者萬數」。

宋真宗(西元1008~1022年)詔令全國各地進獻芝草116次。王欽進8193本。宋徽宗(西元1111年)教密州(今山東諸城)郡守進芝草30萬本,每萬本作一網入貢。泰山採芝草38,000本送至京城。可謂向真宗進獻95,000本。每當獻芝時舉行盛典,運芝者絡繹不絕。

在自然界收集如此多的野生靈芝很不容易,尤其在交通不便的山野尋找就更加困難。這種勞民傷財的獻芝活動,從漢代就遭到廣大民眾的反對。黃庭堅上書朝延建議廢除這坑害百姓的規定,卻無濟於事,獻芝之事仍在持續。山西永濟縣元代永樂宮三清殿保存巨幅壁畫《朝元圖》,選材於道教故事,畫家以高水準巧形象地記載了大臣、宮女進貢靈芝的壯觀場面。

自靈芝被賦有祥瑞聖名之後,歷代皇帝幾乎生前均崇拜靈芝,死後還需要靈芝陪伴,長期以來,那些能工巧匠把靈芝如意雕刻、繪畫在需要表示吉祥的地方。在目前所挖掘的陵墓中,靈芝如意或靈芝祥雲製品或裝飾物最普遍。在清代慈禧數以千計的陪葬品中,同様少不了金如意。

陵墓的建築上更為多見。河南鞏義北宋永熙陵精美的石雕中,有兩塊屏風狀石雕上刻有一種奇怪的「瑞禽」,鳥身、馬頭、鳳尾、鷹爪,展翅欲飛,騰雲駕霧之神態,在頭部便刻有一枝大靈芝。這些都表達了順應天子祈求吉祥永恆的心願。

 

靈芝祥瑞遍及中華

靈芝作為吉祥物或祥瑞圖,在中國人心中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也是靈芝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國靈芝文化的最大特點是最富於民族性。在我國盤龍、鳳凰、麒麟等種類繁多的吉祥物中,唯有靈芝及靈芝如意、靈芝祥雲應用最廣泛,最為大眾所歡迎,同時歷史最悠久,內涵最深博。

北京天安門前後亦有華表兩對,尤其前面的一對屹立在雄偉、莊嚴的天安門兩側,富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潔白的大理石柱上雕有蟠龍和祥雲,頂端有神態威嚴的蹲獸,板支上則由3~6朵靈芝樣祥雲構成。

相傳華表是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納諫或指路的木柱,逐漸演變成為石雕華表,它不僅在建築群中起著裝飾作用,又是附有祥瑞標誌、精美絕倫的巨大藝術品。在天安門城樓上懸掛有八個大型宮燈,燈的兩端均有如意樣圖案,這也是中國傳統裝飾風格。

我國表達靈芝祥瑞的史物史料極為豐富,漢武帝劉徹排斥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信服「天人感應」,順乎天子為昌,天下太平,敬畏天命而祥和,靈芝進一步成為祥瑞的符號。

崇敬靈芝的思想反應在科舉制度之中,而今北京國子鹽具有儒家思想的孔廟,現保存了元、明、清三代進士題名碑198塊,刻有三朝科舉狀元、進士五萬餘名,除個別年久風化外,絕大多數石碑保存完好,並採用靈芝如意、靈芝祥雲圖裝飾。

明代狀元張升和毛澄及探花徐階有關的題名碑刻的是靈芝祥雲圖;乾隆進士鄭板橋有關的題名碑上是二龍戲珠則靈芝祥雲為伴;清代進士劉墉(劉羅鍋)有關的題名碑除靈芝外還有神化的動物;同治徐郁進士有關的題名碑便是靈芝仙草圖;清代進士、《四庫全書》總纂官紀昀(紀曉嵐)有關的題名碑則雕刻麒麟吐靈芝祥雲圖。

引人注意的是清代同治元年、同治四年、同治七年和十年有關的題名碑上雕刻的便是形態逼真的靈芝圖。由於受「戊戌變法」的影響,清末最後一次科舉進士沈鈞儒先生有關的題名碑,無任何靈芝吉祥圖。據說此碑為眾進士自己籌資而立,而長達一千三百餘年科舉制度期間,所中狀元、進士這些國家之精英,必然需要靈芝、靈芝如意、祥雲表示慶賀。

中國古今已將靈芝及如意、祥雲作為傳統的吉祥圖,也用於重大的慶典活動,顯示尊嚴、莊重、神聖、權力與嘉和祥瑞。乾隆五十七年清政府皇帝頒賜給西藏政府金瓶,即用金鑄造的「金本巴」是專用來抽籤認定達達賴和班禪及其他活佛轉世靈童的,從瓶底到瓶頂均有排列有序的靈芝如意圖裝飾。

c-8

北京孔廟元、明、清進士題名碑。石碑頂部雕有盤龍及靈芝祥雲,

底座多雕有靈芝、如意或祥雲圖。(提供/卯曉嵐)

 

c-7

北京孔廟進士題名碑基座雕刻有如意圖(靈芝如意樹)。(提供/卯曉嵐)

 

中國靈芝文化再顯輝煌

中國遼闊的疆域、優越的地理位置、多様的生態環境、豐富的靈芝物種,使我國古人創造了悠久的靈芝文化歷史,顯示了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和對世界人類文化做出了輝煌的貢獻。

靈芝反應了我國古代生物科學的發展和應用,在許多典籍中都有記載。晉代的《神農本草經》中將靈芝初步分為六種,這可以看作是世界上有關靈芝最早的種群分類,比西歐植物分類早了數百年。就明代《本草綱目》中靈芝以形、色、味、功能分類,這比被稱之為「植物分類之父」的林奈創造的現代分類還早了約四百年。

靈芝屬於菌物類真菌,多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區域。自然界有一百餘種,而我國已知多達近百種,是世串上靈芝物最豐富的國家之一。繁多的種類資源為進一步開發應用,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就多方面而言,我國是名符其實的「靈芝王國」。

中國古人發現靈芝有效藥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在眾多的藥物中列為上品。古時服食靈芝曾經蔚然成風,靈芝的藥性品位已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做了高度的總結:青芝明目補肝氣,安精魂;赤芝治胸中結,益心氣,增智慧;黃芝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白芝益肺氣,通利口鼻;黑芝癃利水道,益腎氣;紫芝治耳聾,利關節,保神,益精氣,堅骨 ,療虛勞,治寺。為現代靈芝的藥理研究、臨床醫用,以及促進中醫藥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現在我國科學家在繼承古代靈芝文化的基礎上,採用高科技手段,以新的思維觀念創造和豐富新的文化內容,已研究試驗證明,靈芝具有抗衰老作用,本草藥典中記載的「久食長生不老」即能延長人的生命作用,所謂成仙的含義就是「老而不死者曰仙」。

中國大陸和台灣醫藥學專家還研究表明靈芝含有多醣、三萜類、核苷酸、生物鹼類和其他萜有關的化學物質,對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及呼吸系統疾病有效,還有對保肝、抗缺氧、免疫調節、炎症、健胃、鎮靜、抗過敏有作用。尤其靈芝含多醣,對抑制腫瘤、防癌抗癌有功效。另外,醫學專家對靈芝所含主要有效成分的抗腫瘤作用的機制進行實驗研究,發現靈芝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噬功能,促進T細胞增殖等作用。

近十多年來我國人工栽培生產靈芝技術有很大提高,已成為世界靈芝生產和產品出口的大國,同時還在靈芝種類資源的研究、開發應用等方面不斷創新。伴隨靈芝深加工品不斷外銷至韓國、日本、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及西歐各國,國內、國際靈芝學術研討會多次召開,中國靈芝及其文化交流頻繁。

人類在邁入21世紀的新時期,回顧和展望中華民族獨特的靈芝文化,將會進一步發揚、光大、創造、豐富和發展,中國靈芝文化為人類社會進步、精神文明和經濟繁榮再顯輝煌。

 

參考文獻

1. 卯曉嵐,1989,靈芝的觀賞價值,中國食用菌,5(3) : 3-5。

2. 卯曉嵐,1995,中國靈芝仙草,紫荊雜誌,54(3) : 87-89。

3. 卯曉嵐,1998,靈芝仙草,中國科技畫報,15(6) : 44-47。

4. 卯曉嵐,1999,中國靈芝文化題要,中國食用菌,3:1-3。

5. 卯曉嵐,中國經濟真菌,科學出版社,1998。

6. 卯曉嵐主編,2000,中國大型真菌,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483-501。

7. 余永年,1980,真菌與人,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76-77。

8. 林志彬主編,1996,靈芝現代研究(第一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148-159。

9. 許瑞祥,1993,靈芝概論,台中:萬年出版社,6-61。

10. 許瑞祥,1988,靈芝的奧秘,台北:正義出版社,65-88。

11. 黃年來主編,1997,中國大型真菌原色圖鑑,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9-49。

12. 陳士瑜,2000,中國蕈菌文化研究,中國食用菌,增刊18號: 54-59。

13. 趙繼鼎、徐連旺、張小青,1981,中國靈芝,北京:科學出版社,1-78。

14. 趙繼鼎,1989,中國靈芝新編,北京:科學出版社,1-263。

15. 裘維蕃主編,1998,菌物大全,北京:科學出版社,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