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問題而開的「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在龍泉圓滿落幕!中國靈芝產業能否華麗轉身,端視靈芝企業實踐多少科研成果(上)

  • 列印

這是一場匯集各方專家與靈芝業者深度交流,為解決中國靈芝產業問題、提升中國靈芝產業素質而開的盛會。從8月9日到12日,為期三天多的會議,近三十多個演講、報告、論談從早到晚接力進行,其中甚至有兩天的會議持續到晚上十點多才結束,考驗與會者的體力與耐力,更滿足與會者的求知欲。然而,真相面對了?問題也解決了?中國靈芝產業即將翱翔國際?那得看業者們正視了多少事實真相,聽進了多少逆耳忠言,落實了多少肺腑建議。

撰文攝影/吳亭瑤

2015Long-1

「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在浙江省龍泉市人民政府舉行開幕式。

 

從1991年北京大學教授林志彬召開的「靈芝專題研究討論會」開始,以靈芝為專題的會議向來多由學者號召,但2015年8月10~12日在浙江龍泉的這場「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卻別開生面地由官方主辦,浙江省龍泉市人民政府出錢,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出力,冀盼藉由一場匯聚產、官、學力量的靈芝大會,不僅力助好山好水的龍泉市能繼青瓷、寶劍、黑木耳、香菇之後再以靈芝開創另一個產業高峰,更希望能夠針對中國靈芝產業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於是近三十名來自中國、台灣、日本、印度、韓國的學者專家,依憑其在菌種分類、原料栽培、化學成分、質量控管、藥理活性、生產加工、市場運作、法律規範等專業,以演講、報告、論談等方式,和現場三百多位關心靈芝產業發展的朋友進行深度交流(詳細會議日程和主題請見〈8月9〜12日浙江龍泉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会议日程〉)。

會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8月11日下午的「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八位學界專家和兩位產業代表齊坐台上,接受台下的各種提問,舉凡孢子破壁好或不破壁好,孢子和孢子油的活性與藥用價值,如何解決中國廣泛栽培的靈芝與原始Ganoderma lucidum「異種同名」的問題,靈芝輔助治療腫瘤的民間經驗與可能問題,為什麼「生物活性」不等於「藥用價值」……等等,都獲得了熱烈討論,也充分體現本次會議以「解決問題」為主旨的期許。

2015Long-2

「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接受提問的學者專家:由右至左分別是

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理學系副教授李衛東,臺北醫學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系講座教授蘇慶華

國際藥用學會執行主席、江蘇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惠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國際藥用菌學會名譽主席張樹庭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張勁松,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研究員陳若芸

浙江壽先谷生物科公司董事長李明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姚一建

 

2015Long-3

「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現場實況,台上台下熱烈討論,

針對當前的靈芝產業問題交換意見。

 

歷經三天半兼具馬拉松耐力和嘉年華絢爛的腦力激盪,不僅提供龍泉市政府豐富的參考,更敦促向來以「功效」和「宣傳」為重的靈芝業者回過頭來「從源頭」思考,哪些是維持「長期穩定有效」的前提?如何才能維護靈芝被歷代典籍評價為「無毒」的珍貴特質?怎麼做才是維繫靈芝產業強大而永續發展的關鍵?

所以,真相面對了?問題也解決了?中國靈芝產業即將翱翔國際?那得看業者們正視了多少事實真相,聽進了多少逆耳忠言,落實了多少肺腑建議。

 

張樹庭教授:企業實踐研究成果,靈芝產業才有未來

享有「國際食藥用菌之父」美譽,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名譽教授張樹庭,在開幕致詞時率先指出,這三十年來,雖然靈芝在中國的產量和科研成果都呈現「蛙跳式」成長,育種工作、品質管控、提取技術和生產管理也有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科研成果未落實在產業上。「知識要『付諸實踐』才是力量」是這位高齡八十五歲的長者近年來的深切體認,因此他認為,中國的靈芝產業若要進一步往上提升,企業實踐科研成果是唯一道路。

而在後續「靈芝產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演講中,張樹庭表示,蕈菌(mushroom)指的那一朵「菇」(即子實體),是擔子菌「全方位」的生物階段和最重要的藥用部位,它和孢子、菌絲體,不論在化學成分、活性表現、生長形態均有顯著差異,因此孢子和菌絲體在產品標籤上不應出現靈芝子實體,以免誤導消費者。靈芝子實體的藥用價值已經確認,靈芝菌絲體和孢子粉雖已被證明有活性,但仍需更多科學研究證明它們的藥用價值。

另外,他還強調,靈芝產品裡大部分的成分應該來自「靈芝」,不該是澱粉等「非靈芝」的成分宣賓奪主,因此如何在生產過程做到最高水平的質量保證,取得或維繫消費者對靈芝的信任,是所有靈芝企業應該重視的課題。

最後他在「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做總結時提到,目前的靈芝產品仍停留在多種成分的混合,可以演奏一曲美妙的交響樂,但希望未來也可以看到,把靈芝裡的某個純的單一有效成分做成藥品。欣聞臺灣大學許瑞祥教授已經可以把靈芝裡的單一蛋白做成膳食補充品在美國上市,目前已在進行藥品開發。希望眾家靈芝產業也朝這個方向努力和挑戰,期盼靈芝做成藥品的那一天到來。(張樹庭教授演講和專題討論內容,均會整理成文,敬請期待)

2015Long-5

享有「國際食藥用菌之父」美譽,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名譽教授張樹庭,誠懇呼籲業者,

研究成果一定要和企業「掛勾」,企業實踐研究成果,靈芝產業才有未來。

  

李玉院士:用科學,而非廣告,證明靈芝的好

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在開幕式主旨演講的開場致詞時提醒,在這靈芝產業「由大做強」的時機點上,「強」不單只是產量,也不是有多少家上市公司,而是要「求其所以然」,尋求更多科學證據的支持。如果靈芝業者仍和過去一樣,誇大宣傳不實在,有一天肯定會面臨重大挫折。

作為「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的主持人之一,李玉在總結時特別強調,業者務必注意法規和市場運作,對自家產品嚴格把關,並遵循國家法規,絕不希望有任何一家企業做出違規的事,因為那不只是波及自己,還會響影全國的靈芝產業。

至於會議中大家偶有爭論的子實體或孢子粉好,他則以「雞蛋」和「母雞」比喻孢子和子實體,兩者各有不同巧妙和價值,都吃不是更好?

2015Long-6

 國際藥用菌學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玉教授指出「求其所以然」的重要性,

許多業者期待靈芝業者不要只花錢用廣告宣傳自家產品如何「有效」,

而要捨得花錢做研究,從科學上具體說明它為什麼好,以及到底好在什麼地方。

 

張勁松所長:沒有一種靈芝可以什麼都好!

獲邀為大會開幕式演講的張勁松研究員,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對於靈芝菌種、栽培、成分、活性均有深入研究。他在「靈芝產業轉型升級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的演講裡,除了指出「種源生產、栽培生產、產品加工標準化」,以及「市場營銷合法化」是現今中國靈芝產業必須精進的課題,更語重心長地勸薦業者,別再陷入「哪種靈芝最好」的迷思。

張勁松表示,作為一個靈芝原料或產品「不可能什麼都好」,同一個菌株的活性成分可能多醣高,三萜卻低,功效表現更不可能様様都強。因此業者應該要先確認產品訴求的目標,是調節血糖、保肝或其它功效,再透過科學的方法去尋找和建立支撐這個目標的品種、栽培、生產、加工......等各方條件,然後在這項指標做到「最好」。

演講中張勁松還指出,目前中國業者常用來檢測三萜類的方法有重大缺陷,會使得三萜含量的檢測大幅失真,無法適切反應靈芝原料或產品的品質,有些孢子油的三萜含量甚至超過20%,但其實測到的是孢子油裡的油酸。

根據他們以較精準的HPLC法測定靈芝子實體、孢子和孢子油的三萜含量發現,孢子粉的三萜類含量很低,孢子油裡更是測不到三萜類,因此不僅需要從國家制度面上改變靈芝三萜含的檢測方法,也有必要另外針對孢子和孢子油建立合適的質量控制標準。(演講內容繁體版简体版

另外,張勁松還在「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特別強調「安全」的重要性。當大家一味把重點關注在功效時,別忘了,不論是作為食品、保健品或藥品,「安全」都是首要條件。

2015Long-7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張勁松表示,用模糊的概念宣稱自家的靈芝「最好」或「第一」,

不論對於業者本身,對於消費者,或者是中國整體的靈芝產業,都沒有實質上幫助。

真正有意義和負責任的,得用科學說明所謂的「最好」或「第一」是建立在哪個指標上。

 

李衛東副教授(林志彬教授):靈芝的臨床研究亟待加強

原本安排在開幕式中演講的林志彬教授,因身體不適不克出席,改由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理學系李衛東副教授代為演講。其內容主要在提醒與會者,國內外的靈芝研究論文眾多,但臨床研究論文的數量卻占不到2%,尤其靈芝對亞健康和中老年人群的保健功能(人體功能)的研究更少,因此亟需加強靈芝的臨床研究,特別是有對照組的臨床研究,才有助於提升靈芝功效的說力,幫助靈芝產品打進國際市場。(演講內容請參考〈北大林志彬教授:靈芝臨床研究的進展〉)

2015Long-8

代替北京大學醫學部藥理學系林志彬教授演講的李徫東副教授,

除了仔細介紹目前靈芝對各病症的臨床研究外,

亦指出靈芝臨床研究數量之缺乏,需要業者多予支持,

才有助於整體靈芝產業的發展與國際化。

 

姚一建研究員:中國廣泛栽培的靈芝應為「四川靈芝」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同時也是菌物標本館館長的姚一建,致力靈芝物種鑑定和標本保存已逾二十年,其在「我國廣泛栽培靈芝的物種鑑定」為題的報告中,提出中國「Ganoderma lucidum」名實不符的問題。

姚一建表示,根據基因鑑定的結果和微觀形態的判讀可以確定,目前在中國廣泛栽培以「Ganoderma lucidum」名的靈芝,與歐洲命名的「Ganoderma lucidum」是兩個不一様的種,而是趙繼鼎(中國科學院研究所研究員)命名的「四川靈芝(Ganoderma sichuanense)」。

最早中國的Ganoderma lucidum是由鄧叔群院士在1943年根據九個省份的靈芝様品鑑定和命名的。早年因為鑑定技術不發達,多憑外觀形態決定靈芝菌種的歸屬,問題是靈芝在生長過程中很容易因外在條件影響而出現不同的様貌,才會在科技進步的今日發現「同種異名」或「異種同名」的矛盾。

對於這個問題,並不是「改名」這麼簡單可以解決的,因為長久以來中國常用的「Ganoderma lucidum」已經累積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產業應用經驗,中國官方規定可以作為藥材或保健食品原料的靈芝也是「Ganoderma lucidum」,可說牽一髮而動全鈞,況且改名也必須向國際相關組織提案並獲得通過才行。

「忠於科學上的事實」和「維持穩定的名稱」對於一個物種的長遠發展都非常重要,因此該怎麼處理中國「Ganoderma lucidum」的名稱問題,姚一建認為這是當前中國靈芝產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之一。

2015Long-9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菌物標本館館長姚一建,根據基因鑑定的結果和微觀形態的判讀,

確定目前中國廣泛栽培的靈芝,並非G. lucidum,而是G. sichuanense(四川靈芝)。

然而靈芝改名牽一髮而動全鈞,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更多不同領域的人一起努力。 

(待續)

 

〔延伸閱讀〕

1. 為解決問題而開的「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在龍泉圓滿落幕!
    中國靈芝產業能否華麗轉身,端視靈芝企業實踐多少科研成果(下)

2. 〔2015第一屆全國靈芝大會系列報導〕號稱史上最嚴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將於10月1日施行,哪些要求和靈芝類產品有關?

3.〔2015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系列報導〕張樹庭教授演講:
 
  靈芝產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為什麼靈芝產品裡有澱粉」談起!

4. 2015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系列報導〕張勁松博士演講:
    靈芝產業轉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種源、栽培、加工標准化,市場營銷合法化(繁體版)

5. 〔2015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系列報導〕张劲松博士演讲:
    灵芝产业转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种源丶栽培丶加工标准化,市场营销合法化(简体版)

6. 「2015靈芝研發與應用學術研討會」圓滿成功!
    大會主席林志彬呼籲:加強臨床研究,建立國際認同的質量標